当前位置:100EC>数字研究>报告:《移动宽带改变女性生活》(摘要)
报告:《移动宽带改变女性生活》(摘要)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3日 10:55:31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近日,美国高通公司“无线关爱”项目、GSMA和Vital Wave共同完成了一份关于全球新兴国家女性与移动宽带技术的报告。该报告对来自5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的1千多名女性进行访谈。其研究报告《移动宽带改变女性生活》,向您展示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职业女性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移动宽带普及等话题的有趣结论,以及基于数据的全局观点。

  随着新世纪职业女性数量的大幅增加,女性如何能在移动互联的社会中出色地平衡家庭和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普遍关注的话题。而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生活着9.5亿职业女性,她们当中的8亿人还尚未使用移动宽带服务。是什么阻碍了智能手机在女性群体中的普及?移动宽带能为她们带来哪些益处?中国女性最常用的智能手机应用是什么?这些问题在该研究中都得到了解答。

  在这项报告中,职业女性被分为5个群体:城市企业家、工作繁忙的城市年轻白领、工作和家庭兼顾的“战士”、年轻的农村女性以及传统农村女性。报告详细描述了每个群体中女性的需求、态度、偏好、购物和手机使用习惯。

  研究发现:

  在这五个群体中,城市企业家最经常使用移动宽带服务;工作繁忙的城市年轻白领最频繁使用智能手机工作;工作和家庭兼顾的“战士”则表示如何提高生活效率是她们日常生活中的最大挑战,而她们也是与同事交流最频繁的群体;年轻的农村女性则表现出对移动宽带最大的兴趣;传统农村女性更看重工作时和家庭保持互联的移动功能。

  80%的职业女性在工作中使用手机,并视其为工作中重要的工具。77%使用智能手机的受访女性表示不可能再使用没有移动宽带功能的手机;92%的职业女性则表示与亲友保持联系是购买智能手机的首要需求。“独立”成为女性消费习惯的关键词:大多数职业女性(70%)的手机是自己购买的;88%的受访女性表示自己交纳手机话费。

  而相比其他国家受访群体,中国女性的特点在于:

  更热衷于使用高科技: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中国女性表示,自己的手机是在一年之内购买的。

  更倾向于使用移动宽带满足广泛的工作需求:对比其他国家的受访对象,中国女性谈及的日常工作需求更广泛。超过三分之二拥有智能手机的受访者用手机处理日常工作,她们还说,手机除了帮助她们与亲友和同事保持联络外,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随时获取实时新闻、教育和娱乐内容

  移动宽带普及与互联网使用高度相关:经常使用互联网的女性比不使用互联网的女性更可能购买智能手机。受访者中国女性中,仅12%的功能机用户使用过互联网,且中国职业女性认为移动宽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互联网。研究还发现,女性使用智能手机的主要用途包括:浏览网页,音频和视频播放,社交媒体应用等,而中国女性更看重移动宽带的即时通讯和免费短信功能。

  普及智能手机的最大障碍是人们认为智能手机“太复杂”:89%从未使用过智能手机的受访中国女性表示,对移动宽带服务不太清楚,而且认为智能手机太复杂。54%受访者表示,在知道如何使用智能机的情况下,可能会考虑购买智能手机。 (来源:通信世界网)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7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7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