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摘要:近日,网经社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新产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热衷海外代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对奢侈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例如,中国对化妆品征收50%的关税——化妆品是最主要的代购。”
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原题:《海外代购乱象》
以“价廉物美、便捷、新潮”为标签的海外代购一时间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新宠。然而,最近频繁曝出那些看似高大上的“海代”产品用来保真的证明,都不难伪造,海外代购乱象丛生黑幕重重,已形成一条从产品造假,到发货“洗白”,再到转包“分销”的灰色产业链。
面对游离于政策之外的海外代购灰色产业链条,购买者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海外代购该如何走出灰色地带?
市场之乱
日前,有媒体以《海外代购乱象调查:出国绕一圈山寨变大牌》为题,对海外代购市场的乱象进行了曝光。
据媒体报道,有网店经营者每天在微信上推介各种国际品牌箱包,发布自己在国外拿货的照片,冠以“外贸原单”、“专柜拿货”等噱头,订单不断。然而,所谓“外贸原单”,大都是按照与正品相同的皮子、相同的工序制作的包,但五金配件是“山寨”的。
相关商标权利人介绍,90%以上宣传的“尾单、原单”都是假货,因为国际品牌生产要求相当高,绝不会允许残次品流入市场,过季商品也会直接处理掉。
此外,商家宣称可以“专柜验货”,不过是瞄准很多品牌不提供验货服务。爱马仕、路易威登、古驰等品牌专卖店销售人员均表示,所有专卖店不提供验货服务,尤其是未经授权的网络代购商品。
更有甚者,大部分人通过海外代购买到的国际名牌产品,其实是“出国一日游”的冒牌货。据一位贸易商透露,美国有一家大型贸易公司,专门收购中国厂家生产的高仿奢侈品,通关之后,再将假货洗白。之后,再以个人代购的形式,邮寄或人体携带形式分散回到国内。商品漂洋过海后再回到国内,商品的价值顿时飙升。
另据《IT时报》报道,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聚集有大批专门做“高仿A货”的地下工厂。他们将厂里的货源发往国外,邮寄回来再卖利润可翻倍。“我周围也有人参与代购,但‘门道’各异,有些人甚至专门负责接收国内来的包裹,换个包装再原路寄回。”在英国留学的小田说,所谓“正品”不过是“出国逛了一圈回来”的国产高仿品。
“海代”何以兴起
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的商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国人不仅仅关注国内的品牌,而且把眼光投放到了国际知名品牌。
此外,海外代购的快速发展也折射出国内消费者对自身一些商品的不信任。由于奶粉行业出现的质量问题促使众多年轻妈妈选择了国外的奶粉品牌。国内化妆品行业也由于价格和质量的问题,催生了“海淘族”的兴起。
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海外代购市场规模达到28.9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倍,市场增速远远高于网上零售市场整体发展速度。
同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美一些国家经济受到重创,货币大幅贬值,部分大品牌出现了大量滞销的状况,为了缓解这一状况出现了超低折扣促进销售的方式,随后的人民币增值无疑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拉动了海外代购市场的繁荣。在种种优势的衬托下,海外代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据《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达76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增长58.8%。预计2014年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54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海外代购未来几年仍然会持续增长,据预测,2018年中国跨境网购人数将达到3560万,消费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
海外代购市场之所以火热,还跟价差密不可分。
由于同样商品地区价格差异的原因,越来越多人发现做海外产品的网络代购有利可图,甚至将其作为职业。从名牌包、服装、电子产品到化妆品、奶粉等,花更少的钱通过网络代购消费国际名牌也成了广大消费者的新宠。
同样的商品内地市场价与境外价格相差甚远。譬如,施华洛世奇Lovely Crystals手表国内的价格为6600元,境外的价格为3954元,差价达到40%。
为何价格差这么多?有媒体分析认为,产生价差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商品层层加税促使价格虚高。
中国商品大多贵在税上,比如某奢侈品的到岸价格为400美元(1美元=6.4元人民币),进口关税税率50%,增值税税率17%,消费税税率30%,3税相加后价格为6139元,仅加这几类税,商品的价格就翻了一倍。
据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缴税占商业利润百分率达到63.7%,远远高于周边地区。
商务部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内地市场价格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网经社分析师莫岱青表示,中国人热衷海外代购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对奢侈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例如,中国对化妆品征收50%的关税——化妆品是最主要的代购商品种类之一。此外,进口奢侈品还要征收17%的增值税。
因为国内商品税太高,掀起国人出国旅游购物的热潮,造成了我国巨额的旅游逆差,2013年中国外贸赚的钱有1/3又被中国游客们花到了国外。
导致国内外商品价格悬殊,除国内税率高企的原因外,商品经营本身的高成本和高利润也不可忽视。调节关税问题解决了一个内因,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价格高的问题,而商品经营成本和利润居高不下,则要靠市场机制调节,短期内难以解决,也就无法阻止代购行为的发生。
隐匿的法律风险
随着海外代购市场的日益红火,其兴盛的背后,却隐藏着法律风险。
海外代购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私人代购,另一种则是官方代购。前者一般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开个网店,为顾客提供代购服务,而后者则多为专业类的购物网站。私人代购又可以分为熟人海外代购和职业私人代购。而不论是私人代购还是官方代购,又大多涉及网络代购。
业内人士表示,代购和朋友帮忙从国外带东西,在清关时都是走行邮税,行邮税是海关对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的进口税。由于其中包含了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实际上为个人非贸易性入境物品征收的进口关税和进口工商税收的总称。如果被认定是“货物”的话就要征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简单地说,从国外带东西如果是自己买来自用是合法的,如果带回来转卖就涉嫌走私,所以海关文件里面一直强调“合理自用”。除了专门的进口商的“代购”外,个人代购实际上是“打擦边球”,比如说境外代购者帮境内付款人代购,但收件人和报关证件都是付款人的,这样可以理解成是付款人自用,只是帮他下单。即便如此,海关的规定也使这样的代购越来越容易“踩中法规的地雷”。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符启林认为,“个人代购常常通过以私人物品携带入境的方式来进一步出售,没有完善的责任担保机制,法律风险相对比较大。”
2010年海关总署发布的第43号公告称,从当年9月1日起,取消了过去对个人邮递物品500元的免税额,并且对邮递进境物品应缴进口税超过50元的一律按商品价值全额征税。“邮税”起征限额被大幅降低。
根据海关总署《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完税价格表》,每千克奶粉的税额是20元;香水、乳液、粉底单件物品税额为50元。若按过去500元标准来看,每寄25千克的奶粉才达到征税标准,按900克一罐算,相当于27罐左右,化妆品则可以购买数十件之多。不过随着2010年43号公告的生效,2010年9月1日起,奶粉一次也只能寄两罐才可以免于征税,而邮寄化妆品1瓶就会达到应征税额的限制,若考虑到通胀因素,50元的税基起征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自用”需求,何况代购。
与个人代购一样,专业代购同样面临涉嫌逃税的法律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无论是企业代购,还是个人代购,只要逃避海关监管,偷逃应纳税款、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或者限制性管理,都有可能涉嫌走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则进一步指出,“由于当前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普遍缺乏系统的法律制度体系,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在开展这项商业活动中,巧妙地规避了国家现行的法律制度。”
网络是专业代购活动的主要平台,因此专业代购还面临着因网络的虚拟性所带来的风险。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一旦代购环节出了问题,代购人可以轻易逃脱,而被代购人又很难直接与国外商家接触,无法维护自身利益。即使发票在手,也有可能是“真发票,假货品”。
海外代购准入门槛较低,代购服务缺乏严格的审批程序,使得海外代购商堆积,代购行业大部分都以个人卖家海外采购操作,良莠不齐,加之代购的流程问题,对消费者来说,海外代购有着一定的风险。
此外,代购买卖行为发生在海外,损害发生在国内,通过代购购买的商品如果存在质量瑕疵,甚至对商品使用者产生了损害,实际购买人想直接向海外零售商索赔,在法律适用上很可能会产生冲突。即使是援用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按照合同相对性的原则,实际购买人并不是合同当事人,如果直接起诉零售商,身份也会受到质疑。
海外代购行业的弊端一直困扰着众多消费者,商品的质量、运输、关税、售后服务无法保障、投诉无门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监管需人性化
海外代购买卖双方关系全凭诚信,给消费者维权制造了难以逾越的障碍。面对游离于政策之外的海外代购灰色产业链,购买者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
今年8月1日,海关总署颁布了2014年第56号《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新政策的实施,“灰色代购”将会被大大抑制,跨境电商将“有法可依”,个人携带物品通关程序将更为严格。
《公告》指出,电子商务企业或个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进口商品的,电子商务企业应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申报清单》,采取“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方式办理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报关手续;个人应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物品申报清单》,采取“清单核放”方式办理电子商务进出境物品报关手续。
这就意味着,此次规范不仅涉及诸如“天猫国际”、“京东”等电商企业,也涉及个人的代购行为,之前带有部分私人代购甚至朋友帮忙性质的海外代购将被列入监管范畴,很多网上专营海外代购的“海淘”商户也将受到影响。
另外,按照新规,电子商务企业或个人、支付企业、物流企业应在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申报前,分别向海关提交订单、支付、物流等信息,手续不全的海外代购行为,涉嫌走私、逃税,将受到海关处罚。
新规的出台,一方面对那些将进口的应税“货物”拆分成多票、伪报为个人“物品”,通过邮递、快件渠道进境,利用个人物品免税额优惠、偷逃关税、牟取暴利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另一方面,通过海关对货物订单、支付、物流等信息的掌握,实时监控出入境货物,有助于及时发现国内产品出国绕一圈,变身“洋货”的“海代”欺诈行为,也使“海淘”消费者维权时有据可查。
在加大监管之后,人性化因素也需考虑跟进。专家表示,“认定企业海外代购行为相对容易,但如何区分个人海外代购行为是商事行为还是民事行为,法律规则的可操作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来源:《新产经》;文/董曙光;编选:网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