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吴某29岁,湖北人,2004-2008年在浙江某高校读书。大学毕业后至2011年在某专利事务所工作。
在工作期间,他就一心要赚大钱,2009年注册投资公司,之后又注册知识产权代理公司,2010年注册商务咨询公司。
公司好几家,但是没一家赚钱。为了养这些公司,他办了信用卡透支支撑。
至2013年,几张信用卡累计欠款30万元。
这样下去不行。这时候余额宝等宝宝系理财产品让他大受启发。“阿里巴巴可以弄个余额宝,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弄个什么宝呢,让别人把钱交给我来打理。”
于是吴某以投资公司的名义,找人做了个精美的网站,凭空制造了一个“理财宝”。
通过QQ群宣传
理财宝资金最多有400万
他把“理财宝”噱头做足。
市场上理财产品的年利率最多20%,为了吸引客户,他将他的产品年利率定在28%;并且投资人只要投资10天以上,就可以将本金和利息一并提取;为了增加可信度,他还与三家支付公司合作,让投资人先将钱打入第三方支付公司。
准备妥当之后,他开始通过QQ群广为宣传。经过他的不断发帖,还是有人找上他,起初投下小额资金试试,吴某很讲信用,马上支付利息,这样一来投资的人慢慢多起来。
大多是口口相传,朋友或同事介绍过来的,短短几个月内,进入他“理财宝”的资金,高峰时有400万元左右。
那个时候吴某实际上有点怕的,因为他并没有投资渠道,他本想弄个100万元左右,做点生意就好了,但资金这么多,他又没有投资渠道,还要支付利息。
为了维护他所谓的“雄厚”实力,他也不敢告诉投资人不要继续投,就这样硬着头皮撑下去。
买5套房1个车位
也没能填上窟窿
去年初,他感觉房价在降,他想抄底,以期政府救市。
他觉得这就是他的“理财宝”要投资的项目。于是在去年四五月份,吴某花费175万元并按揭,在杭州入手了五套房子和一个车位。
这次投资依旧没有回报,窟窿越来越大。
到去年8月份,有360多万元的融资无法归还,8张信用卡有103万元的透支款要还,他破产了,失踪了。投资者纷纷报案。
12月22月,吴某投案自首。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认为,吴某通过网络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遂于昨天将吴某批准逮捕。
据西湖区检察院统计,2014年该院办理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有5件,2013年有7件。
综合此类案件的特征,都是以投资的名义,通过打电话、发传单、开答谢会等形式,高息揽储。吴某案中,也是如此,只不过将宣传搬到了网上。(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