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金融>研报:中银国际:央行新规有望助推互联网征信业务
研报:中银国际:央行新规有望助推互联网征信业务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6日 10:56:25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8月2日消息,中银国际证券就央行上周五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召开解读电话会议称,央行意欲直接限制第三方支付争抢的P2P的网贷资金托管业务,基于用户交易数据的金融产品创新会受到一定影响,政策表面上会影响支付体验、减少支付平台用户的绝对数量,但长期来看,支付和征信业务的发展将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化发展,有利于控制金融风险。

  “央行的政策会对整个支付流程把控得更严,包括用户的开户和银行卡的绑定,而鉴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用户数量极其庞大,副作用并不是特别明显。”中银国际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吴砚靖分析称,该《办法》可能会促进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创新。

  吴砚靖认为,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大趋势来看,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3.0是基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识别是重中之重。而支付和征信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两大基础设施,即将成为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与电话会议的易观智库互联网金融中心研究总监、高级分析师马韬则表示,“网购、第三方支付公司对于用户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培养、类似余额宝[微博]的现金理财工具及P2P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为中国日益庞大的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做出了极大贡献。而新规的交易限额管理将冲击大额理财产品的购买需求,但影响有限,并不会阻碍整体支付市场大规模的向前。

  “实际上我们认为央行意见的出台,实际上更多的是规范支付机构,它不希望支付机构成为一个代替银行的这样的一个金融机构。”马韬分析称,央行将第三方支付机构定位为传统金融机构的一个补充,更重要的作用在支付渠道上。

  目前支付公司都在向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去转型,马韬建议,未来第三方企业应开拓一些创新性的延伸金融服务,比如说支付加营销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央行网络支付新规还可能为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一些利好消息。马韬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沉淀资金都会回归到银行,银行还可能会因此而掌握更多交易的信息流。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人、前资深财经媒体人汤浔芳则预测,未来第三方支付公司可在“大数据挖掘”上创造新的发展机会。而央行意在用银行来管理P2P企业的资金托管业务,未来用户充值和提现的支付成本将提高,而效率会降低。

  “未来P2P的公司、互联网理财公司,应该会想到解决的办法,比如说和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银行去合作。”汤浔芳认为,在保证整个金融安全和传统金融利益的前提下,互联网支付未来的方向可能是在小额支付、以及说购物体验的提升等方面,类似“指纹支付、视网膜支付”等支付技术的创新会涌现出来。

  银之杰收购子公司亿美软通公司创始人、微智全景公司创始人CEO李岩则分析称,支付的前提就是交易,只有占领了交易程度的场景,才会有支付。李岩建议,未来支付机构应该面向更多的交易模式、交易场景。除了在网上P2P之外,还包括在网上的B2B的大宗贸易。

  “无论是钢材化工原料,服装的原材料,还是许多其它的电子商务交易,这种B2B类的电子商务交易有极大空间,这些交易其实是有尚未被满足的经营。”此外,李岩还建议,O2O类的个人在线下生活中消费除了刷银联卡之外,还可提供很多第三方支付的帐号供线下使用,使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能力和这个幕后资金都投向于真正创新的部分。(来源:新浪财经;文/吴海燕)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7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7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