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8月2日消息,中银国际证券就央行上周五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召开解读电话会议称,央行意欲直接限制第三方支付争抢的P2P的网贷资金托管业务,基于用户交易数据的金融产品创新会受到一定影响,政策表面上会影响支付体验、减少支付平台用户的绝对数量,但长期来看,支付和征信业务的发展将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化发展,有利于控制金融风险。
“央行的政策会对整个支付流程把控得更严,包括用户的开户和银行卡的绑定,而鉴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用户数量极其庞大,副作用并不是特别明显。”中银国际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吴砚靖分析称,该《办法》可能会促进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创新。
吴砚靖认为,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大趋势来看,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3.0是基于金融产品的创新,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识别是重中之重。而支付和征信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两大基础设施,即将成为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与电话会议的易观智库互联网金融中心研究总监、高级分析师马韬则表示,“网购、第三方支付公司对于用户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培养、类似余额宝[微博]的现金理财工具及P2P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为中国日益庞大的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做出了极大贡献。而新规的交易限额管理将冲击大额理财产品的购买需求,但影响有限,并不会阻碍整体支付市场大规模的向前。
“实际上我们认为央行意见的出台,实际上更多的是规范支付机构,它不希望支付机构成为一个代替银行的这样的一个金融机构。”马韬分析称,央行将第三方支付机构定位为传统金融机构的一个补充,更重要的作用在支付渠道上。
目前支付公司都在向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去转型,马韬建议,未来第三方企业应开拓一些创新性的延伸金融服务,比如说支付加营销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央行网络支付新规还可能为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一些利好消息。马韬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沉淀资金都会回归到银行,银行还可能会因此而掌握更多交易的信息流。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人、前资深财经媒体人汤浔芳则预测,未来第三方支付公司可在“大数据挖掘”上创造新的发展机会。而央行意在用银行来管理P2P企业的资金托管业务,未来用户充值和提现的支付成本将提高,而效率会降低。
“未来P2P的公司、互联网理财公司,应该会想到解决的办法,比如说和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银行去合作。”汤浔芳认为,在保证整个金融安全和传统金融利益的前提下,互联网支付未来的方向可能是在小额支付、以及说购物体验的提升等方面,类似“指纹支付、视网膜支付”等支付技术的创新会涌现出来。
银之杰收购子公司亿美软通公司创始人、微智全景公司创始人CEO李岩则分析称,支付的前提就是交易,只有占领了交易程度的场景,才会有支付。李岩建议,未来支付机构应该面向更多的交易模式、交易场景。除了在网上P2P之外,还包括在网上的B2B的大宗贸易。
“无论是钢材化工原料,服装的原材料,还是许多其它的电子商务交易,这种B2B类的电子商务交易有极大空间,这些交易其实是有尚未被满足的经营。”此外,李岩还建议,O2O类的个人在线下生活中消费除了刷银联卡之外,还可提供很多第三方支付的帐号供线下使用,使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能力和这个幕后资金都投向于真正创新的部分。(来源:新浪财经;文/吴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