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摘要:日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口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的假货及其他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公众重视。“正是因为进口电商太’热’,才会在短期内出现大量的市场参与者,导致鱼龙混杂的局面出现。要想让进口电商取得长远、健康的发展,除了平台企业要加强自律外,公众监督和政策监管的力度都要跟上。
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进口电商热闹背后存隐忧》
PayPal和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psos联合发布的《第二届全球跨境贸易调查报告》中称,2015年有35%的中国网购消费者有过海淘经历,也就是说,有超过总数三分之一的中国网购消费者买过进口商品。而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已超过20万家,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2015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总额达2万亿元,其中进口占15.2%。
然而,表面的“花团锦簇”之下,进口电商也开始出现种种问题。消费者对于通过网络渠道购买到的国外产品心存顾虑,“混战”中的企业也无法回避逐渐显露的难题。业内人士指出,要引导进口电商健康发展还需多方共同努力。
消费体验不全是美好
问问年轻人为什么要通过跨境电商买“洋货”,很容易得到“质量好”、“选择多”、“比在国内买便宜很多”、“没有语言障碍”、“物流效率高”等各种答案,但在便利、实惠、新鲜等优点之下,一些问题也开始变得无法遮掩。
今年28岁的佟女士一直都是某进口电商平台的“忠实粉丝”。用她的话说,之前给自己买洗护用品、给朋友的宝宝买婴儿用品的体验“都挺不错”,但一个月前她给自己选购Dior包包的经历大大打击了她的热情。“到货之后我发现包包肩带上有明显的瑕疵,再跟卖家沟通退货就特别困难,先是说让我证明这属于商品本身的问题而不是我造成的;后来又说已经比国内专柜价便宜很多了为什么不能接受它,这让我非常不高兴。”佟女士说,“我选择这个途径买不就是为了比专柜便宜嘛!”
也有消费者对特定的进口电商模式了解不够导致信任度“打折”。郑州的申先生第一次尝试从某平台上买了三罐婴儿奶粉,下单第三天货物就送到了家,这反而让他心生疑虑。“寄过来的单子上写的是从本地的保税仓发货,保税仓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我买到的跟国外直邮的奶粉是一样的吗?会不会有假呀?”
网经社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口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的假货及其他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公众重视。“正是因为进口电商太’热’,才会在短期内出现大量的市场参与者,导致鱼龙混杂的局面出现。要想让进口电商取得长远、健康的发展,除了平台企业要加强自律外,公众监督和政策监管的力度都要跟上。”莫岱青说。
货源问题亟需解决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张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进口电商发展太快,导致“很多新现象来不及总结就过去了”。目前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除了制定合宜的税收政策外,还务必解决好试点的问题——目前国内的几个试点城市使得跨境电商资源快速集聚,在促进当地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是不是也造成了对其他地方的不公平?
1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先行试点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初步探索出的相关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向更大范围推广,似乎是对张莉所提问题的快速答复。
广东亚太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教授陈海权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当前我国进口电商的最大问题还在货源环节。“从企业角度来说,进口商品的多样性远远不够,暴露出企业的采购能力较弱。究其根源,除了资金实力欠缺之外,一些企业还迫切需要在获取商品代理权、保护品牌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突破。”陈海权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消费者的期待也没能得到充分满足;此外,部分线下的进口电商体验店中完税商品过多,与传统百货商店的错位经营有待完善。”
在“优进优出”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方向的同时,陈海权认为,这也应该成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指引原则。“扩充进口电商的货源种类不是说什么样的商品都要通过电商渠道进入到中国来,而是要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战略性调整进口商品策略。还要提高通关效率,在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协同创新,优化制度建设。”他说。(来源:国际商报;文/程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