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订阅式鲜花供应商“花+”已于近日完成7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由联创投资领投,光合创投、远镜中国、和盟创投、国灏创投等机构跟投。这是花+在一年内完成的第三轮融资。
和“花点时间”、“爱尚鲜花”等公司类似,花+想挖掘的也是女性在鲜花领域的购买力。简单来说,花+将鲜花视作快消品,专注日常家庭自用这个使用场景,做订阅服务。鲜花每周配送一次,价格定位在较亲民的每月98元/4束或168元/4束。
后端供应链上,花+主打产地直达概念,流程可拆解为“提前预测需求+花源控制+干线运输+打包分拣+终端配送”。36氪曾对整个过程做过详细介绍,在此简单做个回顾:
“花+”在后台设有一套算法,能够根据用户信息(比如同一个办公室不能送相同的花束、新老用户收到的搭配不同等等)以及鲜花的价格波动自动形成采购订单,并发送到公司合作的花源基地。
花源基地收到采购订单,就会开始着手采摘。“花+”在花源端采取了买断+合作两种方式,花田和基地总面积一千多亩。基本位于云南省,产地相对集中。
鲜花被采摘下来之后,一般在当天晚上就会通过空运形式送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由于摘下的鲜花都是未处理的状态,在鲜花落地后,就会被送往城市仓库进行分拣打包。
在最后一公里上,“花+”则是整合了多家物流配送公司,根据订单的密度、距离等维度进行分配,以期优化配送效率。除此之外,公司会在各个城市设立短物流配送点及自提点。
创始人王柯告诉36氪,经过这一整套流程,“花+”能做到将80%的鲜花在收花日中午12点前送到用户手中。
这轮融资完成后,花+将投入更多精力来保证花的新鲜度。“供应链上,影响鲜花新鲜度的环节主要有两个:一是花刚摘下来时的预处理,二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王柯表示,“今后会做的更加细致。”
具体来说,花的采后处理有两个小步骤:休眠和杀菌。但由于操作难度较高,再加上花田分散,中国花农在这一步上普遍做的比较粗糙。在这一点上,花+会向其有深度合作关系的500~ 600家花田提出明确要求,强调预处理过程。
而在终端配送上,考虑到天气越来越炎热,日晒时间等因素都会对鲜花品相造成影响,为规避这一问题,花+ 90%的配送都将通过冷链完成,现物流上采取了部分自建部分与第三方合作的形式。
另外从服务品类来看,上线至今,花+一直都专注在鲜花订阅上。王柯表示今年底公司业务会有一次较大的变化,至于具体细节则还不到对外公布的时候,不过其透露了几点方向。
一方面,他们考虑在平价订阅的基础上开通高端产品线,采用全进口鲜花,并委派专人配送,保证花的新鲜度和服务体验。另一方面,还会推出其他与花相关的产品及服务,最终把花+打造一个生活方式平台。
除了每周一次的鲜花配送,围绕“花”还能做什么样的生意?36氪曾报道过的“花田小憩”以花植为切入点,通过插花艺术内容让用户对花植世界产生兴趣,然后以贩卖从与花相关的保鲜液、花剪、花瓶等周边材料来变现。另外,宜花科技则面向B端链接花店和花农。
在国外,鲜花电商的打法也各有不同。Urban Stems主打鲜花的不同搭配(比如Jackie搭配应季花,Ramona适合送给妈妈…);Flowerbx则想把每一支花都当做艺术品来卖,其索引分类会按照花、枝干和叶子等维度划分,更加专业精准。(来源:36氪;文/二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