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浅析:扫码支付当道,各种Pay都得死?
浅析:扫码支付当道,各种Pay都得死?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7日 10:12:15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当前,移动支付不仅成为了用户们的日常必需,很多的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更是把它看做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甚至在社交(如发红包)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以手机为主营业务的华为、小米,以及国外的苹果、三星等科技企业,也正在基于NFC技术进军移动支付市场。

  就今年以来,Apple Pay和Samsung Pay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事前有人称中国移动支付将出现“三国”的格局。于是关于三国是否归“晋”,还是持续的混战,也一直争论不休,但是经过笔者深入了解分析之后,发现其中充斥太多无意义的争论。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的扫码技术和国内外的手机制造商们的NFC技术,虽然面对同一个移动支付市场,但是参与主体的角色扮演不一样,使用的技术手段不一样,还有就是两个主体有着不一样的商业逻辑。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一场游戏,不是场简单的零和博弈。

  “Pay”们的特点

  “Pay”们在技术实现上很类似,通过APP绑定信用卡或借记卡,通过NFC(近场通信传输技术)以及指纹识别技术进行“刷手机”付款。

  两者都不同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或独立支付服务,Pay支付是将近场通信技术(NFC)与银行卡支付相结合的全新技术服务,相当于将银行卡实现了“无卡化”、“数字化”和“可视化”,而整个支付实际上还是银行卡支付。

  不会产生资金外流,也不会冲击银行卡业务,还无需银行卡用户额外承担成本,就能实现更便捷的移动支付,因此,它更容易获得银行端的青睐和支持。

  “Pay”们一样,只支持自己品牌的部分机型。SamsungPay首批支持4款高端机型。而Apple Pay支持iPhone6及之后更高级的机型。目前可覆盖的受众都不是很广,但随着产品的迭代,相信以后的市场覆盖会有所扩大。

  众多“Pay”们相比,Samsung Pay显示更兼容的突出优势,除NFC技术之外,还支持MST(Magnetic Secure Transmission,磁力安全传输技术),可以全面兼容市面上所有POS机。

  “Pay”们与支付宝的扫码派有着不一样的商业逻辑

  最值得注意的一点:Pay们出现,并不像是一些扫码派们要去扮演第三方支付或独立支付服务的角色。虽然都陆续在为手机加装“NFC”技术,但是他们更像是为手机进行的一场技术升级,“Pay”们与银行之间的合作虽欲抢占移动支付市场,但现在的支付格局难以改变。

  首先,在众多的Pay们当中,他们更像是在提供一个移动支付的技术方案。尤其是Apple Pay的表现更是坐实这一动机:Apple Pay在推广自己的应用同时,还会向银行收取提成。根据MarketWatch网站之前的报道:中国各大银行认为,苹果对通过Apple Pay的交易收取了过高的费用,才导致其在市场遇冷。

  当然针对服务收费也是苹果一贯的商业作风,只是目前中国的市场不太乐意为此买单。

  其次,Pay支付玩家们的基因,也决定了其没有成为第三方支付或者独立支付服务的条件。他们的优势是在手机业务,不像支付宝和微信已经深耕多年,线上具备多种完善功能,线下大举补贴商家,在他们看来移动支付不过只是他们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看看国内互联网公司因为移动支付业务衍生在金融和社交等业务和表现,你就明白,国内扫码派的玩家,是以支付为切入口不断拓展自己的消费场景。

  当然,这场游戏不得不提到一个玩家——银行,从线上移动支付的全面溃败,到如今线下移动支付的一步步被蚕食,作为任何一家传统银行机构,不会不着急,只是一直以来,有心无力。

  而这次的NFC技术可以那么完美的同银行卡结合,并且技术上似乎更有优势,银行自然不会错过这么一次市场反超的机会,也的确它成为了该技术一个忠实的拥趸。只是无奈市场反响不够乐观。

  这次移动支付战,是两类不相干的科技和互联网企业,当然其中一家还叫上了看似很厉害但实际有心却使不上力的银行作为伙伴。他们从不同商业逻辑出发,使用不同技术的支付手段来进军移动支付领域。

  Pay支付技术更胜一筹 也无奈移动支付场景为王

  虽然扫码技术广泛应用中国的市场,但“Pay”们的存在不是没有道理,仅从技术比较两者,Pay支付的底层技术是更具优势的。

  相比二维码支付,NFC方案在数据保密性、技术安全性、操作快捷性、产业生态系统方面都略胜一筹。

  虽然在国内二维码支付培养了一定用户群体的支付习惯,挖掘了多样的支付场景。然而在安全保障方面和使用体验上,相较而言略逊一筹,这也就导致相对更加安全的POS机点对点支付模式始终拥有稳固的市场。

  但是,线下的移动支付,场景为王。第三方支付近年来一直在不懈地拓展线下商户,丰富消费者使用场景,培育扫码支付习惯,效果很明显。随便去任何一家人流涌动的商超,都能看到小吃店、饮品店排队的消费者拿出手机扫码付。鉴于扫码付的便捷性,第三方支付采取的是高频打低频的推广策略,即先在小额高频场景中推广,费用低、效果好,当消费者在高频小额消费场景习惯了扫码付,就不愁扫码付在低频大额消费场景的渗透。

  依据现在的形势来看,短期里仍然是扫码派市场占优,但是NFC技术不仅不会退场,随着智能手机和穿戴等终端设备逐步将NFC技术纳入标配,线下店家逐渐完善移动支付的硬件设施,很可能会慢慢完成市场的渗透。

  玩家携手进场

  表面上看似乎主推两项支付技术的玩家水火不相容,但其实,支付宝已经分别和三星、华为达成合作,基于硬件手机推出更加优化的扫码支付。

  具体来说,在支持Samsung Pay的机型上,用户只要从屏幕底部向上滑动,就可以调出支付宝二维码支付界面,将手机支付提升到了“秒级响应”的体验。同时,这种支付方式支持在锁屏、黑屏、主屏幕等各种情况下开启。

  在华为Pay推出不久后,华为新款手机P9就和支付宝联手推出了“扫码秒付”功能,用户用指纹按压手机背面的指纹识别区,手机在瞬间亮屏的同时就会自动解锁,然后直接跳出支付宝付款扫码页。

  从华为再到三星,支付宝与手机厂商的合作,正在消解Pay支付与扫码的互不相容,迎来的是闪付派和扫码派进入融合的新阶段。

  “多快好省”四个字,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闪付派和扫码派各有优势,彼此的融合不是无奈之举,而是几个不同领域市场主体的必然选择。

  这样局面不像是场竞争,更像是场合作的游戏。是共同对线下支付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而最终对于我们这些使用者,也将在支付场景中得到更多的选择,以及更极致体验。(来源:金评媒;文/王明;编选:网经社)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7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7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王明扫码支付Pay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