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案 由:关于大数据对我国的战略意义凸显,宜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数据开放和利用的提案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第3385号》
审查意见:发展改革委(主),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会)
提案人:张彦森
主题词:信息技术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大数据被视为“21世纪的石油”,受到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在我国,大数据近几年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改造传统产业、创新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作用明显。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我国也正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大数据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渐成共识,应积极把握机遇,推进信息产业升级,占据国际先进水平。但当前我国政府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对内融合不够、对外开放不足,配套政策和发展环境也不完善,需要国家从顶层设计、打破部门利益纠葛、加快软硬件建设等三方面综合推进。
大数据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大发展带来的数据大规模增加,以及云计算所形成的强大存储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产生的,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属于新生事物。2012年,联合国发布《大数据与人类发展:挑战与机遇》白皮书指出,大数据时代是一次历史性机遇,人们可以使用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源对社会经济进行前所未有的实时分析,帮助政府更好地完善社会和经济运行。
对我国而言,大数据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对企业、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内外部分企业已经看到了隐含其中的战略意义并付诸行动。如谷歌公司以32亿美元收购美国恒温器设备生产商NestLabs,主要原因是这家生产商能通过家庭能源解决方案收集到众多家庭的消费习惯数据,从而给供电、家电等行业下一步突破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引。
在我国,大数据逐步渗透到金融、生物等多个领域。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小贷业务,就是通过分析商家和网店的销售额、信用记录等数据,建立起比传统金融机构更为可信的信用等级,为超过70万家小微企业投放贷款1700多亿元,而贷款不良率仅为0.78%,彻底颠覆传统银行业的贷款模式。
二、有助于逐步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说,大数据技术在政府治理能力方面蕴含着巨大应用潜力和空间。
交管部门通过分析城市一卡通刷卡地点、时间等信息,可提前安排人流集中区域和高峰时段的车次人员,从而实现交通便捷出行。一些城市因极端天气造成市民人身伤害,如利用地下管线的流量监控,结合气象、地势、水文等大数据分析,可实现对极端天气高危地点的预警。
打造一个跨系统、跨平台、跨数据结构的数据公开共享平台,能够推动政府内部纵向、横向部门实现协同,打破条块分割传统,势必能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同时,大数据还能促进政府民众互动,建立公众与政府间的沟通渠道,实现互联互通。
我国政府大数据对内融合不够、对外开放不足。客观而言,我国政府在大数据的应用和推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内部层面,我国政府部门运用大数据进行政务管理仍十分滞后,数据采集标准不一,且数据分散严重,形成“信息孤岛”,内部融合难度很大。
一方面,目前政府大数据没有统一标准,地方和各个系统均制定自己的标准,实现数据共通共享耗费成本大。如卫生系统内各地医院的数据采集系统都不同。另一方面,政府条块分割严重,有些数据资源丰富的单位公开和共享动力不足,给跨行业之间的政府主管部门数据汇合造成困难,难以共享。如房管信息数据、个人征信数据等。
二、公开层面,政府数据对外公开不够,阻碍企业和行业的纵深发展。尽管我国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在大数据运用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乃至世界前列,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很难获得政府部门和垄断机构掌握的数据资源。
例如,大多省份的工商注册信息、身份证查询信息等可公开大数据系统对企业仍处于收费查询状态。仅靠互联网企业搜集大数据,即使总量再大也具有片面性,而即使企业拿到了公共数据,由于政府部门条线分割严重、缺乏数据存储规范标准,数据往往较为杂乱,融合成本很高,企业难以承受。
三、配套政策和发展环境还需完善。目前,我国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的专门法律法规、政策仍不够完善,对公民隐私权和知情权的范围有待理清。数据收集机构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责任需进一步明确。对网站、银行、医院等数据集中的机构单位,应从法律层面要求其保护客户信息,严禁滥用及外泄。要严肃追究将数据信息流向境外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单位与泄密人要承担连带责任。
在战略机遇期加快推动大数据发展。近几年来,美、英、日等国已将大数据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并密集出台多项产业振兴政策。如欧盟2010年发布“欧洲数字化议程”,2012年制定大数据战略;同年,美国政府颁布高达2亿美元的《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涉及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美国国防部、能源部等多个联邦部门和机构。日韩等亚洲国家也从国家战略层面,积极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中国拥有全球第一的人口、互联网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这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数据资源和应用需求潜力。尤其是2014年全球“月独立用户访问量”十大网站中,中国有4家企业名列其中,说明这些互联网企业已建立具有世界规模的大数据平台。
据预测,2020年中国数据总量将达到8.4ZB,占全球总量的24%,届时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数据大国和“世界数据中心”。在此背景下,我国一定要运用好丰富的数据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首先,建议从顶层设计入手,综合考虑数据主权、关键技术、人才、法制环境等要素,评估大数据对政府、经济与社会运行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制定未来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目标与原则、重点任务、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等规划,以协同政府部门、各行业主管单位、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共同发展的氛围。
其次,要打破部门利益藩篱。数据开放共享不应由某个部门说了算,更不能以涉密为由拒绝政府内部和企业对于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要求。建议由多个部门组成专门机构,对于涉密数据进行调研。同时考虑将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纳入绩效考核,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机制,防止相关部门“打太极”。
最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快,网速和网费也有进一步降低的呼声和空间。我国已经提出了建设“宽带中国”的目标,在城市的各个公共节点和公共交通工具广泛建设免费WIFI,从目前情况看这一工作还需进一步提速。(来源:中国政协网 编选:网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