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摘要:近日,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 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中表示,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流量的竞争,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电商成本逐年增长。然而,线上流量并未被完全挖掘,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场景蕴藏巨大商机。正是借助对于社交关系链的洞察,拼多多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即‘社交+电商’。社交的背后是信任,拼团模式带来参与感和实惠,使商品信息形成裂变式传播,有利于提升订单转化率和复购率。而拼团模式看似简单,却打通了社交和电商两大场景的隔阂,开辟新的蓝海,使社交网络重构中国电商格局成为可能。”
曹磊认为,在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拼购、分销等典型的社交电商模式,成了电商平台快速吸引客流的新方式,成为零售电商行业与平台电商、自营电商并驾齐驱的“第三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渗透下沉,电商巨头的打法不单纯是和线下拼团一般,它们依靠自身不同的资源把拼团这一特性不断放大,同时用低价的策略,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流量的进入。”曹磊指出,中国市场这么一块“大蛋糕”,其收入和消费能力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不管是“消费升级”还是“降级”,都是针对某一部分的消费群体而言的。从目前整体来看,“消费升级”已成主趋势,但事实是消费确实越来越走向细分市场,不同的消费人群需要不同的方式运营,电商平台需要精细化的运营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所以说,“消费分级”这个说法更适合现在各大电商平台关于“拼团”“低价策略”的设置,这也不难解释像唯品会、淘宝、支付宝、苏宁这样的巨头为何纷纷抢滩布局社交“拼团”。
以下全文报道原文:《电商大佬抢占社交电商红利入口 》
“帮忙砍个价”、“帮忙拼个货”,如今在不少人的朋友圈或者好友群中,类似的“诉求”可谓是越来越多,这背后代表着的无疑是社交电商的走红。
社交电商其实并非新生事物,从社交网络开始成为网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在社交网络上卖货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商机,从各种微商到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平台的出现,社交电商完成了从“游兵散将”到“正规军”的演变,开始在电商大战之中崭露头角。
拼多多三年上市、3亿用户的“佳绩”,让众多电商老兵看到了社交电商的红利潮,开始抢滩社交电商,一出收割社交电商红利的“好戏”也由此上演。
“拼友”队伍日渐强大
因为参加拼多多的“拼团”走到一起的网友,大家都称自己为“拼友”。在拼多多通过社交电商圈粉无数时,众多也想加入社交电商的电商平台,开始加入到“拼友”行列当中。
在8月14日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中,唯品会除了继续以连续23个季度盈利作为亮点汇报外,关于社交电商的布局成为其财报最大的看点。财报显示,唯品会在二季度为约400个品牌打造了微信小程序,使用唯品会微信小程序新客数量环比增长超500%。此外,唯品会在今年8月还推出了借助微信社交平台服务广大代购群体的唯品仓APP,探索面向B端的社交电商分销模式。
与唯品会相比,来自淘宝和支付宝这对“拼友”显然分量更重。8月7日,淘宝联合支付宝悄然上线了拼团功能,在此之前,2018年3月上线的“淘宝特价版”,也曾引发业内普遍关注。
支付宝方面表示,与淘宝推出的拼团功能其实是“限时拼团”,它会分时段给用户推荐不同的拼团商品。支付宝上的这些商品全都来自不同的淘宝店家,涵盖了日用、食品、服饰等十多个品类。但拼团价会比淘宝价格再低一些,很多甚至都是再打5折的降价幅度。
此外,“8·18”期间,苏宁也上线主打正品拼团概念的“苏宁拼购”平台,并干脆将8月8日定为“拼购日”,当天订单量已突破500万单。
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在更早之前,由美丽说、蘑菇街、淘世界合并成立的美丽联合集团可以算是微信社群生态红利的第一波尝鲜者。根据小程序第三方分析机构阿拉丁小程序在去年9月发布的《小程序TOP100》榜单显示,蘑菇街女装在该榜单中位列第三,表现出了高水平的用户活跃度和成交转换率。另有数据显示,蘑菇街女装小程序在上线一个半月后,新客数量即突破300万,仅靠拼团入口,就吸引了七成以上的新用户,新客转化率达到18%。随后包括二手交易平台转转、生活服务平台58到家、房产服务平台安居客等都纷纷涉足社交电商。拼多多的崛起,再到如今唯品会、淘宝支付宝和苏宁等巨头的加入,令“拼友”队伍开始真正壮大起来。
借社交电商“深挖流量”
“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流量的竞争,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电商成本逐年增长。然而,线上流量并未被完全挖掘,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场景蕴藏巨大商机。正是借助对于社交关系链的洞察,拼多多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即‘社交+电商’。社交的背后是信任,拼团模式带来参与感和实惠,使商品信息形成裂变式传播,有利于提升订单转化率和复购率。而拼团模式看似简单,却打通了社交和电商两大场景的隔阂,开辟新的蓝海,使社交网络重构中国电商格局成为可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就认为,在线上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拼购、分销等典型的社交电商模式,成了电商平台快速吸引客流的新方式,成为零售电商行业与平台电商、自营电商并驾齐驱的“第三极”。
据阿里巴巴2018财年(2017.4.1~2018.3.31)数据显示,中国零售平台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5.52亿,而唯品会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6·16大促中,唯品会利用微信生态中的社交能力,不断发力小程序,订单量突破37万单。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从数据中就发现,电商平台大量新增的年度活跃消费者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渗透下沉,电商巨头的打法不单纯是和线下拼团一般,它们依靠自身不同的资源把拼团这一特性不断放大,同时用低价的策略,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流量的进入。”曹磊指出,中国市场这么一块“大蛋糕”,其收入和消费能力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不管是“消费升级”还是“降级”,都是针对某一部分的消费群体而言的。从目前整体来看,“消费升级”已成主趋势,但事实是消费确实越来越走向细分市场,不同的消费人群需要不同的方式运营,电商平台需要精细化的运营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所以说,“消费分级”这个说法更适合现在各大电商平台关于“拼团”“低价策略”的设置,这也不难解释像唯品会、淘宝、支付宝、苏宁这样的巨头为何纷纷抢滩布局社交“拼团”。(来源:南方日报 文/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