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摘要:日前,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自建冷链仓储物流投入成本高,使用第三方物流又难以把控品质,生鲜电商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亟待解决。未来随着电商巨头们纷纷以不同形式进军社区菜市场,生鲜市场的线上渗透率将会逐步提升,其对食品安全的把控也会愈加严格。“电商巨头正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建设和生鲜供应链投资,拥有全产业链资源和全渠道资源的企业优势将愈加凸显。”
曹磊也表示,生鲜产品品质是其生命所在,低质产品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标准化带来的价值是生鲜产品形象的统一、品牌价值的提升,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使价格得到保证、盈利能力增强,同时还能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和附加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最终赢得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目前生鲜网上平台还存在冷链物流技术渗透率低、产品损耗大、跨区域运输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曹磊表示,企业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供应链并建立核心优势,或能在未来占得先机。
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部分平台存在缺斤短两、质次价高问题 手机上的“菜篮子”亟待标准化管理》
当前,通过手机APP下单买菜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受到一些上班族的青睐。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生鲜零售的总销售额达4.93万亿元,但仅有不到5%的交易是通过线上完成的,线上生鲜市场的潜在增长空间让各大电商巨头们纷纷抢滩社区生鲜市场。不过,近期一些消费者在手机APP上买菜时却发现存在缺斤短两、质次价高等问题,失信主体中不乏一些知名电商平台,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食品安全仍是生鲜平台监管难点
王女士是一名生活在北京的“90后”,平日里较快的工作节奏使得她闲暇之时经常会宅在家里休息,尤其是周末,不是叫外卖就是在手机APP上买菜,对于在网上购买生鲜产品颇有心得。“跟去菜市场亲自挑选蔬菜水果不一样,在手机APP上买到的菜品质不是特别稳定,有时比较新鲜,有时就不行,偶尔还会有缺斤短两的情况发生,即使是在非常有名的手机APP上买菜也会遇到这些问题。”王女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笑称“在手机APP上买菜很多时候都靠运气”。
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近来,生鲜电商平台频频被爆出存在缺斤短两、质次价高甚至是农残超标等问题。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上述问题暴露出国内生鲜农产品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监管缺失。“目前我国农产品仍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主,拥有QS认证的农产品企业很少,难以建立起涵盖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清理筛选、分级包装、冷藏保鲜等全链条的质量管理体系。”
付一夫进一步表示,目前农产品生鲜的配送环节同样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任何操作不当、管理不善的行为以及质量安全意识的缺乏都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甚至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付一夫表示,这也会导致电商平台成本攀升、信誉下降、客户流失。
在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看来,由于自建冷链仓储物流投入成本高,使用第三方物流又难以把控品质,生鲜电商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亟待解决。未来随着电商巨头们纷纷以不同形式进军社区菜市场,生鲜市场的线上渗透率将会逐步提升,其对食品安全的把控也会愈加严格。“电商巨头正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建设和生鲜供应链投资,拥有全产业链资源和全渠道资源的企业优势将愈加凸显。”
加强配送和标准化管理
如何提升手机上的“菜篮子”品质?付一夫认为,必须着力建立完善的运输配送监控系统,跟踪并及时发现储存和配送过程中生鲜商品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防止运输人员出现不当操作,比如关闭全程制冷和温控设备、拒绝清洁保养运输工具和运输设备等行为。”
同时,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的鲜活特性,付一夫建议平台在商品陈列储存时加强管理,并督促工作人员及时分拣出已经腐烂的生鲜商品,控制生鲜商品的温度和湿度,并确保商品在有效期内销售出去。
“此外,还应大力推动农产品的标准化进程,特别是加快农产品生产端的标准化步伐,从选种到种植、施肥以及对土壤的管理都应纳入到监管范围。”付一夫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
曹磊也表示,生鲜产品品质是其生命所在,低质产品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标准化带来的价值是生鲜产品形象的统一、品牌价值的提升,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使价格得到保证、盈利能力增强,同时还能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和附加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最终赢得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目前生鲜网上平台还存在冷链物流技术渗透率低、产品损耗大、跨区域运输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曹磊表示,企业如果能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供应链并建立核心优势,或能在未来占得先机。(来源:国际商报 文/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