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近日,阿里巴巴产业电商与社区电商事业群公共事务部、阿里研究院,联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中心,在京举办专题研讨会,发布《淘特工厂直供模式调研报告》。
报告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中心研究主管谢绚丽副教授带领调研团队执笔完成,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参与部分调研与讨论。为了解淘特直供模式,报告团队对淘特的工厂和产地仓进行了调研。
报告认为,淘特直供模式为工厂销售赋能,为商品流通提升了效率。最终,为消费者提供了好货低价,形成了独特竞争力。
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上线18个月后,淘特AAC超过2.4亿,连续三个季度新增用户超过4000万。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淘特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下沉市场需求。
一方面,下沉市场需求旺盛:中国有95%的国土面积,接近10亿人都生活在下沉市场。下沉市场人口特点是,收入可能不如大城市高,但是他们可支配的收入比例高,消费升级意愿明显。传统线下零售(超市体系)在县域发展不足,不能很好满足县域消费者的需求。
另一方面,下沉市场的供给并不充分。市场上的商品要么低质低价、要么高质高价,不符合下沉市场对性价比产品的需求。
调研发现,淘特背靠阿里巴巴1688工厂资源,发挥其供应链的优势,压缩中间成本,通过工厂直供的模式,将供需双方更好地连接在一起,以此给用户高性价比产品。
报告指出,直供模式让中国工厂发挥供给优势,制造适销对路的产品,真正实现好货低价。从普及到村的厨房湿巾、9.9元电动牙刷到大容量充电宝、儿童电话手表、NBA球员同款潮袜、11.9元的荞麦枕头,都证明了这一点。
“淘特不仅是给工厂提供了线上销售平台,还为工厂提供运营、发货等辅助服务。这一做法既解决了工厂面向终端消费者销售的短板,也在营销服务以及物流服务环节通过集约化提升了效率。”报告团队这样评价淘特直供模式。
据了解,在产业端淘特已经吸引了超200万产业带商家、50万工厂、超30万外贸工厂入驻。其中,13个工厂年销售额过10亿。阿里最新财报显示,淘特来自工厂的M2C订单同比增长达到了400%。
农产品上,2021年3月起,淘特把打造全品类源头直供体系作为战略升级的方向。淘特生鲜直营店,供应链上只有“农户-直营店-消费者”3个环节,大大缩短了传统农业的供应链条,减少损耗降低成本,也能把更多的利润留给了上游供货方。
报告认为,这个过程中,淘特通过产地仓的分选、分级为上游输出了供应链标准,让农民了解什么什么样的农产品,是市场需要的,实实在在帮到了农民。
今年淘特 “助农半年报”显示,淘特上线农副产品数量同比2月翻2倍,销售规模同比2月翻了5倍,带动全国近500个县区、11万农业合作社将农产品卖向县域,成为助力大山深处农产品触网、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新通道之一。
此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98%以上的农业经营主体仍是小农户。报告认为,淘特直供模式,可以提供农业生产环节的指导,增强农业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有望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资源配置困境。
在研讨会上,许多专家肯定了淘特利用大科技平台帮助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实现“直连”,同时提供中介服务,有利于提升供给的针对性、改善服务的时效性并降低消费的成本。
同时,专家们也指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对那些没有能够纳入“直连”的生产者的影响、在价格实惠的基础上怎样持续保障产品的质量、以及“效率收益”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平台之间的合理分配等等。
阿里巴巴产业电商与社区电商事业群公共事务总经理黄晓敏,阿里巴巴产业电商事业群公共事务总监范敏,阿里巴巴社区电商事业群华北大区公共事务总监曾星等一同与会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