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微供应链企业在当前,信息化或者数字化一定要成为其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原因也在这里——创造一种“对外接口”的工具,然后尽可能地链接整体的外部其他供应链环节上的各类企业,创造尽可能多的业务可能。
小微供应链企业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因为没有以上所说的所谓“对外接口”,导致其自身的业务很难拓展,尽管众多小微供应链企业通过传统的“关系型”与一些甲方客户形成了一种看似长期的合作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比较脆弱的,随时都有解除合作的可能。这种不稳定的合作关系导致小微供应链企业原本在利润空间非常微薄的情况下,付出的成本也是极为高昂的。
我们以某小微物流供应链公司和餐饮公司的合作,简单说明一下。
例如,某物流公司和某餐饮公司合作,在当初签订合作意向的时候,根据行业通行的规则,合同签署后,该物流公司要向该餐饮公司先行支付一定的资金额度作为保证金,这也是该餐饮公司为了保证其后续运营中产生的履约不当、服务能力不强导致的业务终止等情况,提前设置的一种风险规避政策。
该物流供应链公司在合同签署后,就会垫付一部分资金作为保证金,这个保证金的额度视双方的业务规模而定,届时合作结束后,保证金将无息退还给该物流公司。
因此这部分保证金就被“锁死”,该物流供应链公司就失去了这部分流动资金。
对于该物流供应链公司而言,基本上在开展该项业务的时候,和其外调的车辆司机的结算账期非常短,即司机承运该物流公司承接的该餐饮公司的货物,基本上有几种付款方式:卸货完成之后,司机传回回单,该物流供应链公司支付运费;司机提货之后,该物流供应链公司先行支付一部分运费,待回单传回之后,再支付尾款;或者一次性支付全部运费(这种情况较少,适用于合作良好的长期司机),基本上是这三种情况。当然也不排除因为各种运输情况的发生所产生的临时性加价等各种情况。
因此,该物流供应链公司和车辆司机的账期,基本上不存在,或者说基本上是实时要支付。因此作为一手托车辆司机,另一手托该餐饮公司的物流供应链公司,这个账期的差距就会非常大——该餐饮公司与物流公司的结算,最少是一个月,如果其中涉及到一些业务环节的数据不清晰,那么就会导致对账周期过长(临时加货的运费核算、破损或者遗失的赔付、漏发的赔付、临时性的押车费用、因为各种道路封闭等情况产生的一些特定费用商定不畅等产生的“扯皮”等),最终导致物流供应链公司和餐饮公司的运费结算,都会超过一个月,甚至会拖延很长时间。
该物流供应链公司是个小微企业,对接人员基本上还是靠“人脑记忆”为主,文化层次和办公工具的应用,技能较低,因此采用的这种人工对接业务的方式,随着业务服务的周期拉长,很多数据都是不准确的,即与其甲方该餐饮公司业务细节和信息的确认,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该物流供应链公司关于财务的结算,要求财务人员进行对接。财务人员的业务数据来源又是从该业务对接人员处获取,自然数据更加不准确,极大地降低了对接效率,导致两家公司在账务核对周期上,可以说无限延长。
因为业务实际对接人员的这个数据的“根源”就出现了问题,自然后续的一系列流程都会出现问题。
小微企业本身就是微利甚至是常态化的亏损状态,现金流的不足更加加重了其经营恶化的趋势,所以可以说小微供应链企业的资金需求是比较大的,而如果要融入到供应链的整个链条中的时候,目前最好的手段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工具,来将自身业务条线的每个环节、每个流程细节上的东西抽取出来,并适应很微观化的管理流程。毕竟数字化是个系统工程,是要和流程、管理、技术等结合起来,而不是偏重于哪一端。
基于以上对小微物流供应链公司和餐饮公司合作的例子,如果要解决传统的对接导致的一系列问题,那就要解决从下单到最终回单取回这样一个闭环的信息对称问题,那么中间涉及到的肯定都是解决“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匹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各种信息反馈的准确度提升,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
我们以信息化如果上线之后,要解决的一个运输流程环节为例,来说明一下信息化对业务环节的各项赋能,如下图所示:
以上的图示,仅仅是从一个大概的框架方面进行的一个概括,如果从各项很细微的环节中进行细化,则里面涉及到的内容是非常广的,牵涉的各种运营流程和线下场景的衔接,也是复杂多变的,且需要长时间的深入探究,才有可能完成一个信息化的基础功能。
虽然从表面上,小微供应链企业参与到整条供应链链条中的程度不高,但是其实其运营环境和整条供应链环节中的其他主体息息相关,蝴蝶效应在供应链中体现得很明显。
目前,在小微供应链企业中,信息化建设步履维艰或者一片空白的时候,自然其经营状况就较为封闭,因为没有“外部触手”可和供应链上其他的主体发生直接联系(尽管藕断丝连),这就和供应链的开放属性产生了矛盾,故最终很难通过外部的金融扶持来有所改善。
另外,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微企业根本不具备风控的能力,即使上线了信息化,那么风控的手段将对其而言又是一个新的课题,难免一些风险会涉及到数字化的推进工作中,这些工作也是很多小微企业很难应对的,虽然现在还涉及不到。
目前,很多小微供应链公司都是通过和外部的一些公司进行合作,外部公司进行资金的先行垫资,例如市场上的一些所谓的物流贷公司,但是该类公司的服务的场景非常简单,风险也大,因此对于小微供应链公司而言,还不能深度服务小微供应链群体。
当前的供应链金融对小微供应链企业而言只是镜花水月,小微供应链公司身处利润极薄的市场,“缺钱”成为其日常经营的常态。供应链金融至于在何种程度上能够为小微企业纾困,这本身是个非常庞大的话题,一言难尽。而小微企业目前的数字化建设尚在探索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离供应链金融的边界尚有非常大的距离。
如果小微供应链公司拟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投入,则需要深度思考其对于始终存在的现金流断档问题该如何破解,否则所有的转型基本上都会大概率拖垮小微供应链企业。故从这个角度而言,“缺钱”,将成为小微供应链群体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的常态,亟待破局。
11月23日,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服务商“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宣布成立“消费品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并发布消费品电商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此举旨在破解消费品流通企业融资难题。
该解决方案依托网盛生意宝(002095.SZ)旗下由网经社运营的“网盛消费品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基于消费品流通和供应链企业为网店和实体店提供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该方案通过给消费品供应链企业提供贷款额度,由供应链企业联合网盛供应链金融中心将额度切分给合格下游店家,店家获得银行贷款后用现金向企业采购货物。
优势表现为:一是无抵押、纯信用贷;二是一次授信、循环使用;三是按需提款、专款专用、按天计息、随借随还。并实现了链条上供应链企业、网店、银行以及运营方的“四方共赢”。(合作方案详见:http://www.100ec.cn/zt/wswjsxfpgyl/ )
网店:充实资金、保障经营、助力发展;
供应链企业:账款变现、稳定客源、在线采购;
银行:批量获客、降低风险、降低成本;
网盛:增加盈利、提升黏性、风险可控。
9月21日,网经社正式入驻母公司自建总部大楼——网盛大厦。据悉,网盛大厦以甲级写字楼标准建造,项目占地面积13467㎡,总建筑面积约90000平方米,总计38层。地理位置上,网盛大厦位于杭州城市中轴线,滨江区互联网产业园区核心区位,矗立在复兴桥头,永久河畔,坐瞰钱塘江、拥玉皇西湖群山,地处江南大道与时代大道口,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出行便捷。
具体服务包括:向平台企业基于网经社数字经济门户、自媒体&社群矩阵、媒公宝(3000人记者库)提供媒体传播业务为核心的品牌服务;向政府机构基于互联网行业内唯一一家国家发改委认定的“一带一路”TOP10影响力社会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研究资讯为核心的智库服务;向消费品供应链企业基于“网盛消费品电商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提供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向创业公司基于“电融宝”20000+投资者库提供FA服务。
(陈虎东,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长期关注供应链、新零售、电商相关方面的商业模式,著有《场景时代》、《互联网+农村》、《场景行为》等书籍。微信号:chdchd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