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3月28日,顺丰同城(09699.HK)发布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多项核心指标实现突破性增长。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达157.46亿元,同比增长27.1%;净利润1.33亿元,同比激增161.8%;毛利率连续七年攀升至6.8%,净利率从0.4%翻倍至0.8%。经调整净利润约1.46亿元,同比增长154.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2.72亿元,持续为正。这一业绩标志着顺丰同城正式步入规模化盈利新阶段,巩固了其作为中国最大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商的行业地位。
网经社物流科技台(LT.100EC.CN)根据Deepseek查询获悉:
核心数据解读:规模与效率双提升
营收结构优化,全场景服务能力凸显
顺丰同城2024年营收157.46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
商家服务收入66.88亿元,同比增长28.1%,年活跃商家突破65万家,新增合作门店超7500家,与山姆会员商店、肯悦咖啡等头部客户深化合作。
消费者服务收入24.33亿元,同比增长12.2%,活跃消费者规模达2341万人,高端“独享专送”产品单量翻4倍,拉动高时效配送需求。
最后一公里配送收入66.25亿元,同比劲增32.5%,电商退货物流单量翻倍,日均揽收订单突破150万单,非核心客户群收入增长106%。
盈利质量提升: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并进
毛利率提升至6.8%,连续七年增长,主要得益于骑手补贴减少、网络规模效应及运营效率优化。净利润率翻倍至0.8%,反映公司从规模扩张向精细化运营的转型成效。
下沉市场爆发:县域收入激增121%
全国业务覆盖超2300个市县,县域覆盖超1300个,下沉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21%,成为增长新引擎。茶饮配送收入增长73%,商超、美妆、医药等品类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业务增长逻辑:技术驱动与生态协同
AI与无人技术赋能效率跃升
顺丰同城2024年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应用于用户需求分析、智能调度及客服问答,提升全流程效率。无人车配送在多城投入运营,月均活跃路线超千条,探索接驳配送新模式,降低末端成本。
独立第三方平台优势释放
作为中立开放的服务商,顺丰同城与顺丰生态协同深化,来自顺丰控股的收入占比从31.9%提升至42.8%,同时保持全品类、全场景覆盖能力,满足多元即时配送需求。
即时零售与近场电商成增量抓手
即时配送行业2024年订单规模达482.8亿单,同比增长17.6%。顺丰同城抓住本地零售、近场服务趋势,重点拓展商超、医药等高增长品类,商超便利配送收入实现高双位数增长。
行业背景:竞争加剧与价值深耕
市场格局多极化
京东外卖入局即时配送,宣称全额承担骑手社保,美团、饿了么亦升级保障措施。顺丰同城CFO陈希文回应称,平台全职骑手社保成本可控,且依赖骑手选择,众包模式灵活性仍为核心竞争力。
行业增速分化
即时零售增速(如商超、医药)已超越传统外卖,下沉市场增速高于一线城市。顺丰同城通过县域覆盖与场景拓展,精准捕捉结构性红利。
技术门槛提升
头部平台加速布局无人配送、AI调度等技术,行业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型。顺丰同城在智能分单、运力匹配等环节的数字化投入,为其构筑差异化壁垒。
挑战与未来展望
成本与合规压力
骑手社保成本若全面覆盖(如一线城市约2000-3000元/人/月),可能挤压利润空间。公司需平衡合规要求与成本控制,同时应对京东等新玩家的低价竞争。
流量多极化应对
抖音、快手等内容平台加速电商闭环建设,顺丰同城需强化与多渠道订单整合能力,巩固第三方服务商定位。
全球化与生态延伸
管理层提出将探索东南亚市场,复制国内供应链与本地化运营经验。同时,深化“规模+场景+服务”三维战略,拓展同城物流、即时零售等增量空间。
结语
顺丰同城的2024年财报,不仅是一份扭亏为盈的成绩单,更折射出即时配送行业从野蛮生长到价值深挖的转型轨迹。在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的双轮驱动下,其独立第三方模式展现出独特韧性。然而,面对成本上升与竞争白热化,如何持续优化盈利模型、拓展增量场景,将是下一阶段的关键考验。随着行业向千亿订单规模迈进,顺丰同城的战略选择或为整个赛道提供重要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