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近日,跨境电商平台SHEIN和Temu在官网发布通知称,由于最近全球贸易规则和关税变化,从4月25日起进行价格调整。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实战专家委员会专家王与剑接受数字经济新媒体&智库#网经社专访。
网经社:涨价对平台、商家和消费者行为产生了哪些连锁反应?商家是否面临经营模式调整的压力?
王与剑:Shein与Temu均已发出通告,明确指出自4月25日起将调整部分品类参考定价,调整品类包括家居日用、低单价女装、塑料制品与非标品配饰等。提价幅度区间在5%-15%之间。新一轮定价建议已完成同步,其中平台鼓励商家将SKU平均单价从2.3美元上调至2.8美元以上,强调“维持GMV不等于提升净利”。这一策略反映出平台在降低补贴强度、引导买家向更高客单价迁移。
Shein平台在2024年Q2重点鼓励“可持续材料服饰”(如天然纤维、再生材料)、配套饰品(珠宝、包包)以及中价位出行与宠物用品,目的在于平衡成本与利润率,通过引入更“理性利润”商品组替代极低价策略。
Temu方面,也在限制新店大规模铺货极低价SKU,转向支持品牌入驻、产地直供类链接。多个卖家接到警告通知,若上新商品的平均售价连续一个月低于平台指导值,将被暂停流量投放权。以上意味着Shein与Temu正从“价格驱动型”转向“供给质量型”平台模式。
网经社:在行业层面,此次涨价是否标志着跨境电商低价竞争模式的终结?
王与剑:SHEIN 和 TEMU 在涨价声明发布后,美国市场立即呈现 “末日抢购” 景象,充分证明了消费者对低价商品的强烈需求。此次 SHEIN 和 TEMU 的涨价,极有可能促使行业竞争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并不意味着低价竞争模式的终结。
网经社:平台未来将如何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王与剑:平台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其一,供应链优化:通过海外仓和本地备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同时减少关税影响。
其二,差异化定价策略:在不同市场根据当地消费者需求和竞争情况调整价格,避免一刀切的低价。
其三,品牌与品类升级:引入更多中高端品牌和商品,提升客单价,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
其四,技术赋能:利用大数据和 AI 优化库存管理、物流配送和用户推荐,提升运营效率。
其五,合规与本地化:加强在目标市场的合规性,比如 VAT、EPR 等,同时适应本地文化和支付习惯。
另外,通过海外仓、本地化运营,提升供应链韧性。如TEMU与 DHL合作,在欧洲建成 190 + 海外仓集群,实现 “72 小时极速达” 履约网络覆盖法、德、意等核心市场,物流成本较全托管模式下降 28%。针对中东市场,其在阿联酋迪拜港布局保税仓,通过 “前置备货 + 本地清关” 将服饰类商品关税成本压缩 40%。SHEIN在巴西圣保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建成智能化生产基地,单厂日均产能达 50 万件,辐射拉美与中东市场;同时开放第三方海外仓服务,向中小卖家提供 “一件代发 + 尾货处理” 解决方案,2024 年海外仓订单占比已突破 45%。
此外,市场多元化布局,覆盖更多市场以避免市场集中的风险。TEMU计划2025年将美国市场占比降至30%,重点开拓欧洲(如挪威、阿联酋)、中东、东南亚市场,新增哥伦比亚、斯洛伐克等站点,推动供应链本土化。SHEIN在欧洲五国推出半托管,计划进入韩国、日本,并通过收购美国公司强化本地运营能力。
【专家介绍】
王与剑,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市场、品牌、公关相关工作及研究。
针对本次中美贸易战,作为“一带一路TOP10影响力社会智库”、“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丝路电商产教融合国际共同体”创始单位——网经社(WWW.100EC.CN)独家策划了“中美关税‘大战’跨境电商如何应对? 网经社大型策划报道全景式分析”,并重磅发布了《“中美关税大战”对跨境电商影响与对策报告》(完整版75页)(报告下载https://www.100ec.cn/zt/qmybj/ )。
另外,网经社还进行了“聚力同行,共克时艰:跨境电商应对中美贸易在行动”主题策划(详见网经社专题:https://www.100ec.cn/zt/qmybj/),邀请全国跨境电商平台、卖家、服务商、协会等表态度与讲对策。此外重磅推出“出口转内销”解决方案,六大计划帮扶中国外贸企业“明道、取势、优术、合众、践行、护航”,并将联动全国各大跨境电商协会,扶持外贸企业(详见网经社专题:https://www.100ec.cn/zt/ckz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