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郑州市网约车市场正处于深度饱和状态,市场竞争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服务质量和合规水平的竞争。随着政府对合规化的强力推进和市场内卷加剧,行业面临重大转型(AI生成内容或存在偏差,内容仅供参考)(详见网经社专题:http://www.100ec.cn/zt/dwycfx/ )。
出品 | 网经社
撰写 | DeepSeek
编辑 | 黄玉宙
审稿 | 云马
配图 | 网经社图库
一、郑州市网约车市场概况
郑州市网约车市场自2016年政策出台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根据郑州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截至2025年4月,郑州市主城区已拥有39家获得经营许可证的网约车平台,发放网约车运输证约3.5万本,注册在岗驾驶员约2.59万名。平台数量较2021年11月的28家有所增加,但增速已明显放缓 。
从运力规模看,郑州市网约车市场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平台数量多但集中度高。头部平台如滴滴出行、高德打车、享道出行等占据主要市场份额,而中小平台如小拉出行等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二是运力过剩明显。2025年4月日均实际运营车辆2.93万台,占网约车总数的83.7%,每天约有6000台剩余运力 。这一数字与2024年5月的2.91万台基本持平,表明运力过剩问题已持续存在超过一年。三是合规化进程加速。郑州市网约车订单合规率在全国中心城市中排名靠前,2025年5月郑州位列全国第16位,订单合规率超80% ,但仍有提升空间。
从区域分布看,郑州市网约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中原区、二七区等中心城区的网约车密度最高,订单量也最为集中。而郑东新区、金水区等新兴区域则由于人口密度和出行需求不同,网约车运营效率也有所差异。数据显示,郑州滴滴网约车司机在中原区、二七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约15.0K/月 ,而其他区域则相对较低。
二、网约车运营现状与数据表现
郑州市网约车市场运营数据呈现出明显的供需失衡特征。根据郑州市出租汽车监管平台监测数据,2025年4月郑州市网约车日均实际运营车辆2.93万台,占网约车总数的83.7%,每天约有6000台剩余运力 。这一数据与2024年5月的2.91万台相比变化不大,表明运力过剩问题已持续存在超过一年。
从单车运营效率看,郑州网约车市场表现如下:单车日均营运时长约9.5个小时,最长可达15个小时 ;单车日均订单量约14单,毛收入约210元,客单均价约15元 。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郑州网约车日均订单量略高于深圳(12.4单/车) ,但低于成都、杭州等城市。这表明郑州网约车市场在供需平衡方面处于中等水平,但仍有明显过剩。
从驾驶员收入角度看,郑州网约车司机的收入状况不容乐观。根据郑州市交通运输局数据,2024年5月郑州网约车司机日均营运流水约200元 ,2025年4月这一数字略有提升,达到约210元 。扣除平台抽成、车辆租金及能源消耗等成本后,司机月净收入普遍在3000-4000元之间。相比之下,深圳网约车司机日均流水在200-280元区间内 ,月净收入也普遍低于4000元。这表明郑州网约车司机收入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偏下。
郑州市网约车运营数据表现
从平台抽成角度看,郑州网约车司机面临较高的平台抽成压力。根据《网约车焦点》调研,滴滴司机月均抽成比例在12.7%-22.6%之间,平均约16.9% 。高德打车作为聚合平台,其合作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普遍在18%-30%之间 。此外,司机还需承担车辆维护、保险等其他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实际收入空间。
三、政策环境与监管措施
郑州市网约车政策环境经历了从宽松到严格规范的转变。2016年11月,郑州市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约车车辆、驾驶员准入条件进行了规定。细则中明确,网约车车辆应为郑州本地牌照,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功率不低于110kW(相当于1.8T排量),2年以内新车 。驾驶员需具有郑州市户籍或取得郑州市居住证,年龄在60周岁以下(男性)或55周岁以下(女性),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 。
2021年11月,郑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郑州市推进网约车合规化进程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分三阶段推进网约车合规化进程:2021年底前各平台公司均需制订合规化实施方案;2022年4月底前全面清退不合规车辆和人员;2022年5月后实现全市网约车行业全链条联合监管机制 。这一政策对郑州网约车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行业向规范化发展。
2025年3月,郑州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全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监测暨出租车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动员会,提出"两升一降"工作目标,要求2025年底前将网约车双合规率(车辆+驾驶员持证)提升至95%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郑州市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3月16日至7月31日为严查期,重点整治非法营运、拒载甩客等问题;8月至9月为技术升级期,引入AI识别、大数据追踪等数字治理技术;10月至11月为总结期,总结固化制度,形成长效监管体系 。
在监管措施方面,郑州市采取了多项创新举措:一是建立"红黑榜"制度,每月公开投诉量、双合规率排名,连续三月垫底的平台将面临约谈甚至停运 ;二是实施"信用派单优先"机制,合规率高的司机获平台优先派单,差评县区取消交通奖励资金 ;三是利用AI识别、轨迹追踪等技术实现精准打击非法营运,单证司机生存空间大幅压缩 。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郑州网约车行业的合规水平,但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四、市场饱和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郑州市网约车市场饱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力过剩明显。2025年4月日均实际运营车辆2.93万台,每天约有6000台剩余运力处于闲置状态 ,这一数字与2024年5月基本持平,表明运力过剩问题已持续存在超过一年。二是单车运营效率低下。单车日均订单量约14单,毛收入约210元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三是司机收入微薄。扣除平台抽成、车辆租金及能源消耗等成本后,司机月净收入普遍在3000-4000元之间 ,部分司机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四是平台竞争加剧。39家平台在郑州市场展开激烈竞争,中小平台如小拉出行等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
郑州市网约车市场饱和表现及原因分析表
郑州市网约车市场饱和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政策调控滞后于市场发展。尽管郑州市从2021年开始推进网约车合规化进程,但政策主要集中在准入标准和合规要求上,缺乏对运力总量的有效调控。在"适度有序发展"的政策框架下,平台数量和运力规模快速增长,而市场需求增长相对有限,导致供需失衡。
其次,平台扩张与低价竞争加剧。部分平台为抢占市场份额,降低司机准入门槛,甚至推出"0元租车"吸引新司机,导致运力过剩。同时,平台间的低价竞争也导致客单价持续走低,进一步压缩了司机收入空间。以小拉出行为例,其会员司机抽佣低至1%-10%,非会员最高20%,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种"低抽佣→高补贴→利润薄"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平台自身也陷入困境。
第三,消费降级与替代出行冲击。受经济环境影响,市民出行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更多选择公共交通而非网约车。数据显示,郑州网约车日均订单量约14单/车 ,而巡游出租车的订单量更为稳定,这表明网约车市场已趋于饱和。同时,共享单车、公交优惠等政策降低了短途出行成本,部分3公里内订单被分流。
平台竞争恶性循环
第四,合规化成本压力。随着合规化进程加速,司机需承担更高的车辆维护、保险等成本,而平台抽成比例也未相应降低,导致司机实际收入提升有限。
五、市场供需关系与竞争格局
郑州市网约车市场供需关系已从早期的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数据显示,2025年4月郑州网约车日均订单量约14单/车 ,而同期深圳为12.4单/车 ,成都、杭州等城市略高。这表明郑州网约车市场在供需平衡方面处于中等水平,但仍有明显过剩。
从供需匹配角度看,郑州市网约车市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区域供需不平衡。中心城区如中原区、二七区的网约车密度和订单量较高,而郊区和新兴区域则相对不足。二是时段供需不平衡。早晚高峰时段订单集中,但平峰时段运力闲置率高。三是车型供需不平衡。高端车型订单量有限,而普通车型竞争激烈。
在竞争格局方面,郑州市网约车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态势。滴滴出行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运营能力占据主导地位,高德打车、享道出行、T3出行等平台紧随其后。中小平台如小拉出行、有象出行等市场份额较小,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截至2025年5月,在订单量前10名的平台中,按订单合规率从高到低的分别是喜行约车、旅程约车、如祺出行、享道出行、阳光出行、及时用车、T3出行、曹操出行、滴滴出行、花小猪出行 。这表明合规率已成为平台竞争的重要指标。
郑州市网约车市场供需与竞争格局分析表
值得注意的是,聚合平台与自营平台的合规率差异明显。在各主要中心城市中,按订单合规率由高到低排名,郑州位列全国第16位,订单合规率超80% ,但部分平台如曹操出行、花小猪出行、及时用车合规率分别下降3.1%、3.5%、6.4% 。这表明聚合平台因依赖第三方运力,合规管理难度较大。
此外,郑州市网约车市场还面临来自巡游出租车的挑战。2022年5月1日后,郑州市巡游车经营权实行无偿有期限制度,经营权期限每期定为8年 。同时,巡游出租车的车辆标准也逐步提高,接近网约车标准 。这使得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进一步挤压了网约车的市场份额。
六、自动驾驶网约车的潜在影响
郑州市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已走在前列。2015年,宇通第一代智能驾驶系统客车在郑开大道上公开路试,正式拉开郑州智能网联汽车的新篇章 。2019年5月,全球首条在开放道路上运行的5G无人驾驶公交车线路在龙子湖智慧岛试运行 。2020年8月,郑州自动驾驶公交1号线正式开通运行,这也是我国首个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应用验证的智能公交线路 。2021年6月,郑州市郑东新区投放了100台宇通自动驾驶巴士"小宇2.0"和100台文远知行自动驾驶乘用车,通过网约模式为市民提供出行服务 。截至2024年3月,郑州智能网联车辆累计运营超200万公里,运送旅客100万人次 。
自动驾驶网约车对郑州传统网约车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分流短途出行需求。自动驾驶巴士已在郑州多条线路运行,主要服务固定线路的短途出行需求。这可能对3公里以内的网约车订单产生分流效应,但对中长途和个性化出行需求影响有限。
其次,提升行业技术水平。郑州自动驾驶公交的成功运营为网约车行业提供了技术参考。未来,网约车平台可能引入自动驾驶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安全性。但这一过程将面临技术成熟度、法规完善和公众接受度等多重挑战。
第三,促进服务差异化竞争。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网约车平台可能更加注重服务差异化,如高端车型、个性化服务等,以与自动驾驶公共交通形成互补而非竞争。这将推动郑州网约车市场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七、市场饱和下的发展困境与转型方向
郑州市网约车市场饱和已导致行业面临多重困境:一是司机收入微薄。数据显示,郑州网约车司机月净收入普遍在3000-4000元之间 ,部分司机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二是平台盈利能力下降。小拉出行等中小平台因无证派单等问题在日照、贵阳等地多次被重罚,仅2024年,贵阳分公司就因安全生产问题被撤销经营许可 。三是服务质量下降。市场内卷导致平台补贴减少,司机工作强度增加,服务质量随之下降。四是行业信任危机。消费者投诉问题集中于司机态度恶劣、计费不透明、客服响应慢等 ,用户复购率远不及头部平台。
郑州市网约车市场困境与转型方向对比表
面对市场饱和,郑州网约车市场需要寻找新的转型方向:一是服务差异化竞争。头部平台如滴滴、高德等可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来增强竞争力。例如,通过党建联建模式,组建党员司机先锋队,在特殊时段如春运、极端天气等提供应急保障服务,提升品牌形象 。二是技术赋能效率提升。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优化派单机制,提高车辆利用效率,减少空驶率。三是合规化与品牌建设。中小平台需加强合规化建设,同时注重品牌差异化,避免陷入"廉价但不可靠"的认知陷阱 。四是探索新业务模式。如小拉出行推出的"四轮小件"业务和顺风车业务 ,虽然目前贡献有限,但未来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八、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基于当前市场状况和政策环境,郑州市网约车市场未来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首先,中小平台加速退出。随着郑州市"双95%合规率"目标的推进,中小平台因合规成本高、规模效应不足,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预计到2027年,郑州网约车平台数量将减少30%左右,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其次,服务差异化竞争加剧。头部平台将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技术应用,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竞争力。例如,通过党员司机示范带动提升服务质量 ,或引入自动驾驶技术优化服务体验。同时,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推动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提升。
第三,合规化与监管技术升级。郑州市将持续推进网约车合规化进程,通过AI识别、轨迹追踪等技术实现精准监管 。同时,平台抽成比例将更加透明化和规范化,司机权益保障措施将进一步完善。这将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四,自动驾驶网约车商业化。郑州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先发优势将推动自动驾驶网约车的商业化进程。未来,自动驾驶网约车可能在特定区域和场景下实现规模化运营,与传统网约车形成互补而非替代关系。
最后,行业整合与转型升级。随着市场饱和和政策收紧,行业将进入整合期,平台、司机和车辆都将面临重新洗牌。同时,行业将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市场竞争重点将从价格战转向服务质量、用户体验和技术应用。
九、优化建议与政策展望
针对郑州市网约车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首先,加强政策引导与市场调控。郑州市应建立网约车运力规模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运力规模,避免盲目扩张。可参考深圳经验,设定触发条件(如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变化幅度低于-10%,单车日均订单量低于11,巡游车里程利用率低于60%),满足条件时触发预警并调整运力 。同时,应加强对聚合平台的监管,明确其法律责任,避免成为违规"避风港"。
针对郑州市网约车优化建议
其次,推动行业服务升级与品牌建设。鼓励平台加强服务差异化和品牌建设,避免陷入"低价+灵活"的同质化竞争 。可通过党建联建模式,组建党员司机先锋队,提升服务质量 。同时,加强司机培训和权益保障,提高司机的职业认同感和稳定性,为高质量服务奠定基础。
第三,优化平台抽成与司机收入结构。推动平台公开透明抽成机制,合理设定抽成比例上限。可参考柳州经验,通过"红黑榜"制度和信用派单优先机制,激励平台降低抽成比例,提高司机收入。同时,探索司机收入多元化模式,如接单奖励、服务质量补贴等,提高司机收入水平。
第四,促进巡游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推动巡游车与网约车在车型标准、服务质量和价格机制等方面的融合,避免恶性竞争。可借鉴杭州经验,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人、车、企业"的科技化监管,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最后,加快自动驾驶网约车商业化进程。依托郑州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加快自动驾驶网约车的商业化进程。可参考雄安新区经验,强制网约车外观与巡游车区分,避免混淆。同时,探索"自动驾驶+人工"的混合运营模式,逐步实现自动驾驶网约车的规模化应用。
【小贴士】
网经社深耕数字经济行业18年,长期关注移动出行,我们重点报道和研究的公司有1、网约车: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花小猪出行、享道出行、阳光出行、万顺叫车、首汽约车、嘀嗒出行、神州专车、斑马快跑、帮邦行、飞嘀打车、量子出行等;2、Robotaxi: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萝卜快跑、如祺出行等;3、聚合平台:高德打车、百度打车、腾讯出行、美团打车等;4、租车:一嗨租车、神州租车、悟空租车、华夏出行、GoFun出行等;5、共享(电)单车:青桔单车、美团单车、哈啰出行、松果出行等;6、停车平台:ETCP停车、爱泊车等;7、代驾平台(3家):e代驾、爱代驾、安师傅代驾等;8、在线旅游:携程、同程旅行、马蜂窝、美团旅行、去哪儿、飞猪、途牛、穷游网、客路旅行、在途商旅、猫途鹰、KKday、皇包车、稀饭旅行、航旅纵横、众信旅游等;9、民宿短租:途家民宿、木鸟民宿、小猪民宿等。
网经社移动出行台(DCX.100EC.CN)是专业移动出行门户,重点关注在线旅游、酒店民宿、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顺风车、代驾、等业态。提供媒体发布、报告榜单、融资、会员等服务,是移动出行从业者、媒体、投资者、用户的首选平台。(如果您是业内人士,欢迎合作咨询加微信:clt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