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2025年下半年,中国快递行业迎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内卷"变革。网经社移动出行台(DCX.100EC.CN)了解到,在国家政策强力引导下,广东、浙江等电商核心区域率先实施快递价格上调,标志着行业正式告别恶性价格战,开启从规模竞争向价值竞争的新篇章。
政策强力干预,产粮区率先调价
这场行业变革源于监管层的重拳整治。国家邮政局联合多部门严厉打击"低于成本价"行为,推动快递企业陆续上调单票价格。广东地区调价力度最为显著,幅度为每票0.3-0.7元,并设定1.4元/票的底线价格。而快递重镇浙江义乌已于7月下旬率先启动涨价机制,将快递底价从1.1元提升至1.2元/票。
此次调价直接缓解了物流服务商的成本压力。数据显示,广东、浙江等地快递加盟商此前以0.8-1.2元/票揽收电商件,扣除各项费用后,每单净亏损0.2-0.5元。2025年网点平均利润率仅2%-4%,较2015年缩水80%。
差异化影响显现,高附加值商家更具韧性
快递费用上涨在产业链各环节产生不同影响。对高附加值、高客单价的卖家而言,他们能够自行消化或通过涨价转移增加的物流成本;而对于低客单价、竞争激烈的品类,物流成本增加可能进一步挤压其利润空间,这些卖家由于议价能力弱,难以获得快递折扣,甚至可能被迫关停线上市场。
一位杭州滑板商家表示:"我们主要合作中通和顺丰,中通目前没有涨价通知,可能因为大件快递利润较高。而顺丰则在一个月前降低了合作优惠,从8折变为9折,相当于变相提价。"该商家月销量约2000单,客单价在400-600元之间,因商品较重,单票运费通常在20-30元。
政策市场协同,打破"以价换量"循环
本轮"反内卷"行动有着深刻的政策背景。2025年6月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征求意见中的《价格法修正草案》形成合力,直指"内卷式"恶性竞争。国家邮政局明确反对"内卷式"竞争,并在7月底召开快递企业座谈会,要求确保网络平稳运行和基层网点稳定。
专家认为,此次国家"反内卷"力度空前,通过设定区域成本底线、建立全国价格监测平台,配以约谈、罚款等刚性惩戒措施,直接遏制"低于成本价竞争"。短期来看,单票均价回升将推动企业利润修复,部分企业单票毛利从0.1元升至0.3元,末端派费增加有助于改善快递员收入和提高稳定性;长期而言,将打破"以价换量"循环,引导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迈向价值竞争,行业迎来新发展模式
摆脱"价格战"魔咒需要政策引导与企业自身变革相结合。在选择快递合作方时,越来越多的商家将服务稳定性而非价格作为首要考量因素,特别是对于高价值商品,运输中的磕碰磨损、配送时效等问题对客户体验影响重大。
专家建议快递企业从三方面调整经营策略:提供极致服务,如特色配送和专业包装;提供个性化服务吸引高端品牌合作;通过科技赋能实现降本增效。电商与快递行业可通过仓配一体化协同发展,快递企业为电商提供仓储服务,电商则无需自建仓库,规避固定资产折旧和人员薪资等刚性支出,转为按实际使用量付费的柔性成本,而快递企业则借此提升仓储利用率。
随着国家对行业监管持续强化,动态成本监测体系、跨区域协作执法等举措逐步落地,以及企业的积极转型,预计未来2-3年,快递行业有望逐步摆脱价格战的泥沼,迈向良性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