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11月10日,Klook Technology Limited(客路)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递交F-1招股书,计划以股票代码“KLK”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据网经社产业电商台(B2B.100EC.CN)获悉,本次IPO由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等8家投行联席承销,拟募集资金约4亿至5亿美元(具体规模未完全披露)。招股书首次系统披露了其业务模式、财务数据及全球化战略。
一、业务定位:聚焦“目的地体验”的数字化平台
Klook的核心商业模式是连接旅行者与本地化体验服务商家,提供景点门票、特色活动、交通票务、餐饮等非标准化旅游产品。根据招股书,截至2025年9月30日,平台覆盖全球约4,200个目的地,提供约31万种体验项目,过去12个月内完成超过6,500万次体验预订。其收入主要来自商家佣金(按净额确认),辅以广告服务费。
与携程、Booking等OTA巨头聚焦机票、酒店标准化产品不同,Klook差异化切入“行中”场景,专注目的地碎片化服务整合。例如,平台通过直采模式与日本JR铁路、东南亚小众景点等深度合作,提供交通通票、文化工作坊等定制化产品,满足自由行用户即时需求。2024年,其商品交易总额(GTV)达25亿美元,其中86.6%来自亚太市场。
二、财务表现:营收增长显著 运营效率持续优化
招股书显示,Klook的营收从2022年的1.29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1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80%。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达4.07亿美元,同比增长43.4%。毛利率从2022年的6.9%提升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11.1%,反映其供应链优化与规模效应增强。
尽管净亏损规模仍待收窄(2025年前三季度净亏损1.41亿美元),但运营亏损已从2022年的1.00亿美元大幅缩减至同期的984万美元,主要得益于获客成本控制与订单密度提升。现金流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融资活动净流入4,439万美元,期末现金储备1.33亿美元,为全球化扩张提供缓冲。
三、增长驱动:用户黏性强化与技术投入
用户基础扩大与复购率提升:2024年,Klook年度交易用户数突破1,070万,其中32%的用户年预订体验3次以上(2022年仅为21%)。用户黏性增强推动平台自然流量占比达70%,降低营销依赖。
内容生态与低成本获客:通过“Klook Kreator”计划与超3万名内容创作者合作,在社交媒体激发旅行灵感,形成“种草-预订”闭环。
技术赋能效率:平台采用AI算法实现个性化推荐,并为商家提供实时库存管理、多语言客服等工具,提升供需匹配效率。
四、挑战与战略方向
市场集中度风险:亚太市场贡献超85%的GTV,未来需拓展欧美市场。招股书提及将针对欧美用户偏好开发城市漫步、短途探险等产品,以复制亚太成功经验。
行业竞争加剧:传统OTA(如携程)加速布局目的地服务,而抖音、小红书凭借内容流量切入旅游预订。Klook需持续深化供应链控制与技术壁垒。
盈利路径:尽管2023年曾宣布整体盈利(订单总额30亿美元),但根据招股书,持续盈利仍依赖运营效率提升与全球化规模效应。
结语
Klook的招股书凸显其通过数字化整合高度分散的目的地体验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上市后,其全球化执行效率与非标品运营能力将成关键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