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网购商品至被骗近万元 用户称网站泄露个人信息
网购商品至被骗近万元 用户称网站泄露个人信息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5日 16:21:16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2014年12月7日,“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www.100ec.cn/zt/315/)接到用户对淘宝网的投诉,称淘宝网网购商品至被骗近万元。

  (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配图)

  以下为用户投诉事实:

  本人与2014年12月7日上午10:30左右至11:15分之间用苹果5手机(VIVOX1ST)在淘宝网站购买1件商品电瓶车挡风被,订单号:884507535905628。

  在当天下午14:56分我接到一个来自浙江杭州的电话,对方告诉我说在今天上午11点左右在淘宝网上购买物品,因为淘宝后台系统故障,导致电瓶车挡风被订货单失效,说是要做退款处理,再重新上网拍。

  对方就要给我发一个网页的链接,让我上电脑登录说是淘宝的后台让我做一下资料提交好给我退款。对方就说要给我发个淘宝后台网页链接,让我在里面按步操作。我说先挂电话再操作,对方称通话全程录音,不方便中断通话。

  网址是:qvc.rsfvbt.com/,我用电脑上了该网站,看起来就是淘宝正规的链接页面,分为两个标签,一个是储蓄卡,一个是信用卡等各银行名称,我点了建设银卡那个标签页,网页里让填写身份证,银行卡卡号,和银行卡卡交易密码和查询密码,在后面的页面中有让确认填写淘宝帐号和登录密码,再有一项是红色字标着的1-999999金额说是虚拟金额,不会影响和妨碍真正消费者储蓄卡里现金的安全大体是这个意思,之后是往我的手机上发验证码。

  后来就收到六条验证码,当中我也有怀疑,怎么发这么多验证码,对方说因为有验证码失效的时间,我一看手机短信提示说我的银行卡付款4800元,就问是怎么不是你退款么为什么是我付款,对方说不要看那个验证的信息,打的钱是他们帐户里的钱,再往我的帐户里退,又说那个网页链接不是有个红字写的么,只是虚拟金额,不会给我造成损失的。

  收到最后一条验证码的时候,我说你别是骗子吧,如果真是让我付款的话,我不是让你们骗十几二十万去了。对方还说怎么可能是骗子呢,如果是骗子的话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给你打电话确认么?还问我发了几条验证码了,我说发了十几条了,(其实是2条,一条是4800,2条的金额总共下来是9600)。对方说就先这样吧,让我等退款通知。

  从下午14:57分,十几分钟的时间,放下电话我用手机银行查询余额发现余额少了,随后我在淘宝旺旺上和那个卖家联系,问是不是他给我打过电话,卖家说没有,之后向建设银行客服询问,建设银行客服说我有2笔消费,每笔都在4800元,我告知银行客服以上情况,银行建议我先做一个银行卡长期挂失。之后我打110报警。我又淘宝卖家询问,淘宝卖家只是告诉我让我报警,没有给我做任何意见,我说我下单信息和个人信息怎么泄露?淘宝卖家不回。之后我去公安局报警,留了笔录。我的订单信息怎么会泄露,是淘宝卖家还是淘宝网?

  为更好地监测电商企业用户体验案例,也给用户网购参考,凸显电商诚信,投诉平台特开设“电商315曝光台”(www.100ec.cn/zt/315_qy/),对包括淘宝网、天猫商城、拍拍网当当网凡客诚品1号店、国美在线、中国新蛋网、易迅网、库巴网、唯品会等网购网站进行用户体验监测。(文/尘落)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7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注册免费体验全部)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