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继“爬虫事件”之后,京东商城和一淘网近日再燃战火,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巨头争夺之激烈可见一斑。
事件缘起一淘网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在这份《2011年Q4全网B2C商家商品价格指数报告》中,一淘网统计了2011年9月20日到2012年1月4日其搜索引擎收录的B2C商城价格指数,包括京东、当当、卓越亚马逊和天猫。图表及对应分析称“2011年第四季度京东涨价幅度上领衔于国内B2C网站”,“从2011年9月20日到2012年1月,京东价格持续上涨,平均涨价指数基本保持在5%-15%之间”,“两次最明显的涨价高峰分别是10月初和12月初,价格涨幅都超过15%”。而和一淘网同属淘宝体系的天猫(原淘宝商城),尽管分析中甚少提及,但图表显示其价格在2011年9月20日到2011年11月30日期间始终持平,并且在其后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在4家B2C网站中处于最低水平。
对于一淘网“涨幅惊人”的指控,京东商城显然不能等闲视之。1月31日晚间,京东商城发表声明,称一淘网的价格监测“是完全凭空捏造的毁谤行为,毫无事实根据”,并表示“京东既没有也绝对不可能涨价15%,那纯属自杀行为。”
京东商城的声明很快就得到一淘网的回应。2月1日上午,一淘网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统计数据来自于自身价格监测系统对5000余家购物网站价格信息的收录抓取”,并表示“报告发布后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了支持,他们认为B2C价格上涨对电商行业而言是好事,将引导B2C从烧钱走向健康经营。”
目前双方口水战仍在继续,围观群众也越来越多。其实,对一淘网的报告稍加分析,不难看出其中漏洞甚多。
首先,该报告至今没有公布全文,对调查所用数据的样本范围、采样手段和分析方法也没有详细说明,仅在对京东的回应中称“数据来自自身监测系统对价格信息的收录抓取”。这里就存在采样的问题,究竟是京东商城的全部商品,还是其中一部分,价格是动态更新的,还是定点采集的,有没有考虑促销活动等因素?15%的涨幅又是如何得到的?是京东被采样的所有商品普遍涨价15%,还是涨价商品和跌价商品做个什么平均,得到一个15%的数值?这些细节目前都无从知晓。
其次,报告标题为“2011年第四季度”,但数据采样却是从2011年9月20日到2012年1月4日,不仅没有涵盖整个第四季度,甚至出现了跨年数据,从专业性方面看可谓极不严谨,也不由让人怀疑一淘网制作这份报告的态度和初衷。
最有趣的是第三点。被广泛引用的“价格指数”曲线图显示,天猫的价格指数从2011年9月20日到2011年11月30日始终持平,其中也包括2011年11月1日-11月15日。但众所周知,2011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天猫前身)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场5折”的大型促销活动。根据淘宝网上“淘宝官方”的“淘宝公告栏”中相关资讯介绍,这次大型促销活动“共有2100万用户参与购买,单日交易额达9.36亿……创造了B2C网上商城单日交易额的最高纪录”。相信不少看官也和笔者一样曾经在那个疯狂抢购之夜以令人心动的价格抢到了心仪的商品,但奇怪的是如此规模的促销、如此力度的折扣,在一淘网的报告中竟然对天猫11月11日当天的价格指数没有丝毫影响,不由令人怀疑:究竟“双十一”的大型促销是虚幻,还是一淘网的报告是虚幻?
事实上,由于不受场地、库存等方面的限制,在线零售企业销售的商品种类极为丰富,促销手段也极其多样:下单立减、满额立减、专场促销、积分返券、团购优惠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活动都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成交价格产生直接影响,但很难为比价搜索引擎抓取。另一方面,受季节因素、供货渠道、生产成本、税费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商品零售价格波动是正常现象,定期对商品售价进行调整是传统零售业的惯例,也是零售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手段。
而电子商务由于供应链整合、周期缩短、资讯传递迅速等特性,对价格波动的反映比传统零售业更为灵敏,价格调整也更加频繁和迅速。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消费者可以抓住商品的降价周期进行采购获得实惠,另一方面商家也能够通过调整售价及时反映成本变动,最终形成买家和卖家双赢的良性互动。在电子商务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如果还片面强调其低价属性、将商家正常的价格波动渲染为“涨幅惊人”,以笔者看来,恐将迫使商家再度陷入牺牲品质和服务的价格战,对消费者和在线零售业者都是一种伤害,一淘和京东的这场口水战可以休矣。(来源:tech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