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摘要: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用户信息泄露不仅存在于个别计价电商平台,几乎是当下电商行业的一大“通病”,要在购物过程中避免信息泄露,尚需消费者、电商平台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以下为该报道原文全文:《违法成本太低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频发》
违法成本太低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频发本报记者刘艳 近日,京东、腾讯协助公安部破获一起窃取和盗卖公民信息多达50亿条的特大案件。
其实,网络用户信息泄露的事件并不鲜见:雅虎2亿用户数据泄露、中国铁路购票网站12306漏洞危机、连锁酒店多达2000万条客户开房信息遭泄露、借贷宝10G裸贷照片和视频压缩包在网上广泛流传、小米论坛遭脱裤导致800万小米社区用户数据泄露……
在复杂的网络化、信息化安全环境下,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互联网/电商行业的“顽疾”和难以言说的痛,更凸显了当前网络环境下每个人都在裸奔的恐惧和无奈。
“泄密”事件何以频频出现?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近年来接到的用户投诉及监测发现,不少大型互联网公司、平台公司存在重大内部管理漏洞,其内部人员故意泄露、贩卖网站用户个人信息资料,侵犯网络交易用户的信息隐私权。
针对频频出现的电商信息泄露事件,网经社特约研究员、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认为,按照现行法律,用户信息泄露,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因为公司与用户之间具备合同关系,有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的义务。
董毅智表示,按照美国的法律,企业发生一次信息泄露事件就可能被罚得倾家荡产。我国法律对用户隐私的侵权行为约束力有限,用户维权、寻求民事赔偿胜诉率不大,对损失评估难以确定金额,想要对隐私泄露的责任人追究非常困难。董毅智说:“虽然大规模信息泄露、数据安全事件频出,却从未见到企业负责人被问责。”
绝大多数新型的网络骗术都与个人信息的泄露有关,个人信息的非法交易恰恰是造成网络诈骗犯罪泛滥的根本原因,但却屡禁不止。网经社特约研究员、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詹朝霞律师说:“违法成本低,法律监管缺失是‘泄密’事件再三出现的根源。”
“信息安全无小事,用户必须增强信息保护意识。”国内知名网购维权专家、网经社法律与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姚建芳说,“互联网信息泄露隐性风险重重,除了我们熟悉的购物网站账户被盗、CDSN信息泄露外,在日常的手机软件下载、WiFi蹭网、手机支付等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据网经社此前对1000位用户的在线调查显示,56.8%的用户表示对互联网信息安全担忧,并会对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互联网游戏、注册等留有一定的戒心,但仍有43.2%的用户认为互联网信息泄露与个人无关,不太关注。
网经社主任曹磊表示,用户信息泄露不仅存在于个别计价电商平台,几乎是当下电商行业的一大“通病”,要在购物过程中避免信息泄露,尚需消费者、电商平台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来源:科技日报 文/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