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一、概述
1、产品定位
提供极致阅读的同时,为用户推荐适合的书籍,并可查看微信好友的读书动态,与好友讨论正在阅读的书籍等。其实就是在提供优秀阅读体验的同时借助微信社交,让阅读产生分享和讨论,让阅读不再孤独。
因为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每个个体在现实中更加独立,也更加孤独,而微信读书则是希望爱好阅读的人们在享受阅读时能够与其他人有所交流,互相激励,从而也使得用户离不开微信读书。
2、产品slogan
让阅读不在孤独
3、主要功能
精心打磨的阅读体验:提供干净简洁的阅读界面,操作简单的划线,标记,做笔记,写想法等工具;
和好友发现优质好书:平台根据喜好推荐热门书籍,发布好友正在阅读的书籍,分享赠送书籍等;
和好友讨论交流碰撞:在阅读是产生的想法发布到微信读书,可以被好友或者同样阅读本书籍的人看到,产生讨论与赞同;
和好友比拼阅读时长:了解阅读时长的同时,让你获得与好友比拼的成就感和读书币,更能激励用户进行阅读;
4、体验环境:
机型——iPhone6s P
系统——iOS 11.2.6
App版本——v2.3.5
体验时间——2018年3月29日
二、市场与行业背景
从该图表的统计数据上看,数字出版产业的规模有着潜力,且增长率也是随着时间而激增,行业专家,企业财报上都对这个产业非常看好,而其中移动数字阅读也是逐渐崭露头角,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主要阅读方式,且与其他阅读方式拉开明细差距。
再看看艾瑞整理的移动阅读的几大趋势:
趋势一:社交化
微信读书可以说是这个数字阅读社交化引领者,在背靠社交巨头微信下,可以说在社交阅读独占鳌头,基本上图中几点都是微信读书的主要功能。
趋势二:有声化
这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由语音知识付费领域刮来的一股强风,让听书成为现在的阅读领域不可或缺的增值服务。
趋势三:出版公司服务转型
在互联网+的时代,任何一家传统公司,包括出版公司其实都面临着服务转型,但是现在却是各大优秀的,处于下游平台公司,倒逼着出版公司快速转型。这就像当年的支付宝和淘宝一样,倒逼着银行企业转型,快速融入互联网。目前,出版公司一旦慢人一步,就可能错失良机,被淘汰出局。
小结:
仅仅几个下游平台公司想要撇开上游产出内容的作家和IP,中游的进行出版发行的出版公司,独自整个产业份额也是不可能的,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新产业链,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才是未来致胜的关键。
综合这几点,其实都是在强调一件事情,就是在数字化阅读领域需要拿出更好的服务和达成更有效的合作,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斗争已经开始,但远远还不会结束。
(大致感受完行业背景,让我们回到产品的体验上来。)
三、用户与需求分析
1、用户特点
从书籍的类型和推荐上看,能够感觉到和目前很多网络小说App有所不同,涵盖了更多行业,学科类知识,如经济管理、互联网+、职场提升、成功励志等有效增长知识和技能的书籍类型。
可以看得出来其主要的用户群体热爱阅读,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习惯使用电子设备,关注自我提升,乐意为知识消费,而他们的社会角色一般为大学生,职场精英,高层管理者,个体商户等。
2、用户需求
(1)优秀的阅读体验
界面上需要简洁,大方,提供各种便捷的工具,甚至需要为一些生僻词条做百科。
(2)提供优质的,热门的,有效提升自我的书籍
内容是最实在需求,决定了App使用群体,也是后期数字阅读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毕竟体验做得再好,没有用户想要的书籍和内容,也无法留着用户。
(3)分享心得,得到认可,互相激励
让阅读时的一点体会能够得到记录和分享,同时能够获得认可,而且能够为这个分享提供一个场景和契机,不会像在朋友圈突然分享一段鸡汤,让其他人太过腻歪。
(4)压缩书籍内容,内容语音转化
这个是属于增值服务类型的需求,该需求的功能表现就是听书,通过讲书人将书籍内容整理压缩,甚至融入心得体会,以音频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让用户通过音频更方便有效的汲取更多知识。
(5)价格便宜实惠
无论做什么业务,只要是涉及金钱交易的,就离不开便宜实惠这个需求,用户当然是希望少花钱,而企业是希望多赚钱,如何把握和平衡是其中的关键。这个涉及到企业的运营和商业模式,将会在下文再做分析。
小结:
以上只是列举了用户最典型的5个需求,个人认为能够前期做好这5个点就已经不错了,而中后期因为用户数量增多,开始显现不同等级的用户,所需要的需求也各有不同,这就需要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为用户划分层级,分析如何为某层级占比更多的用户优先提供某项功能。
这时候的需求更多来源于数据分析,如通过每周阅读时长划分区间,看区间内的用户数量;或者是购书数量区间,消费金额区间,分享数量区间等,通过区间可以快速获得用户等级占比,再通过这个占比分析出新的需求和功能,比如会员功能-长期阅读和经常购书的用户可能会比较青睐,大V主页推荐-经常点评书籍产生内容的KOL会迫切需要。当然在数据不成熟的情况下,应用内问卷也是一个直接又有效的方式。
当然不是每个需求对应的功能都会被实现,有些功能的实现并不难,但是可能与这个产品的初衷和定位相违背,造成前期受益,后期受阻,所有每个需求在被定义和每个功能在被实现前,都需要多角度,各方面来考虑。
四、产品深度分析
1、表现层分析
视觉设计,表现风格
以上分别是发现页面,书城页面,阅读页面的截图,也是App内使用频率较多的页面。
微信读书以白色和天蓝色为主色调,页面留白较多,给人以干净简洁的感受,不像其他阅读类App铺天盖地的轮播图,推荐位。
在使用微信读书时,因为该视觉设计和表现风格舒适简洁,让人比较容易沉浸其中,不会因为太多的信息而被夺去焦点。
2、框架层分析
页面设计,信息展示
书城页面为例,书城页面截图中并没有展示所有信息,但是往往一个页面的首屏展示的内容就足够我们看出主要的设计思想和想要展示的重点信息了。
顶栏是标题和电台入口,但顶栏下面的搜索和推荐广告才是页面的视觉焦点,也就是用户一进入页面就会第一眼看到的地方,其次是通过用户喜好的书籍推荐,再往下就是不同维度,不同分类的书籍推荐,每种书籍推荐一般为3-6本书,每屏承载2-3种书籍推荐。
在页面设计和信息展示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视觉焦点和信息层级的概念,而本身微信读书就是简洁的风格,信息层级划分也就更加明显,因为主次分明,符合浏览习惯,用户使用时也不会眼花缭乱。
3、结构层分析
交互设计,信息结构
微信读书信息结构图(简易):
书旗小说信息结构图(简易):
以上是微信读书和书旗小说的简易信息结构图,可以看到微信读书的4个一级页面分别为发现、书架、想法、我,而书旗小说则是书架,书城,原创,我的。
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微信的书城是被放到第二层级里面的,而包括书旗在内的很多网络阅读应用的书城都是在一级页面,甚至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占用两个一级页面,如推荐页面或者分类页面,在用习惯一些阅读应用后,使用微信读书时会明显感觉到一些不适应。
那么为什么微信读书要如此设计这个结构呢?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微信读书大部分为完结的出版书籍,用户获取到想要的一两本书籍后,一般会沉浸下来阅读,直到读完,选书挑书的频率较低,而其他网络阅读应用大部分为长篇连载书籍,且时效性较高,用户可能在追更几本书籍的同时会物色更多的书籍,避免书荒。
所以从这个层面分析微信读书将书城入口弱化是有一定研究的,也能让我们得到一些启发,虽然是同样的一个功能,但是因为不同的用户,不同的内容,所使用的频率和行为路径也有所不同,所以在信息结构和层级的安排上也需要对应做出调整。
4、范围层分析
内容需求,功能结构
功能结构图(简易):
读书电台:
读书电台为用户提供一个知识类语音节目功能,用户可以在收听多个栏目的语音节目,让用户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时间,通过音频获取更多的资讯和知识,如果讲师水平较高或者比较幽默,也会有额外的收获。但这里也需要用户花一定的时间去寻找中意的栏目,有时更多是打发时间的成分比较多,毕竟听电台的用户有时专注力并不够,且没足够多的思考时间,收获并不会特别多。
电台也提供了讲书投稿入口,使得更多在这方面有天赋的用户能够通过这里成就另一份事业,也为微信读书增加更多的语音内容。自己试了一下,感觉还挺好玩的。
听书讲书:
微信读书的听书不是一本书只有一个听书版本,而是有多个不同讲师人版本,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体会去解读这本书籍;可以是一段总结,也可以是分为几个章节讲解;可以是由用户通过音频投稿产生,也可以是签约讲师人来录制,甚至是机械朗读。
如此以来,讲书内容和版本越来越多,用户如果有心的话可以在这里轻松收获不同的感悟。而对于微信读书来说,通过投稿的方式可以挖掘更多的讲书人,用较低的成本让音频内容快速增长。
发现:
可以看到发现页面就是一个多功能视窗,不但为用户推荐书籍,优惠活动,也为用户生成每周的读书报告,让用户闲暇时在这里了解好友正在阅读的书籍。发现通过推荐和展示好友阅读的书籍,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用户了解和阅读新的书籍,参与更多的内容和互动。
这个页面的展示内容的方式是通过切换全屏卡片来展示的,每一个卡片只表现一种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让用户不会同时接受太多信息,而一时不知道做何种选择。坏处是可能后面有几个重要的活动需要展示,但是如果用户滑了两页就不想看下去了,就不能被用户获知了。比较适合微信读书这种没什么活动和专题的应用。
个人主页:
记录个人的一些个人信息,包括阅读时长,收到的赞,关注数,讲书,作品,书架上的书等,可供其他书友了解你的阅读情况和阅读喜欢,也让书友能够通过这个页面成功关注你,通过阅读记录也可以增加一下个人虚荣感和满足感,属于用户体系的建设。这里也会展示微信读书官方的认证和普通用户所没有的文集,里面是一些个人写的文章。
书籍详情:
书籍详情页面除了书籍的基本信息(书名,作者,简介)外,还有一个星级评价和其他人的阅读书评,这两个是帮助用户进行决策的。
这里可以说一下,也是我个人的购买习惯,相比与商品详情介绍,我更关注用户的评价,一般来说商品介绍都是往好的夸,而用户评论都相对客观和实在,也能够帮助我决定是否购买这个东西。所以书籍的购买也是一样的,当然书籍这种虚拟物品可以直接试读体验,但你决定试读也是要有所决策的,同样是需要评价告诉你,是否值得试读。
核心竞争力:
讲到内容和功能这块,我有一些个人的看法,就是搜索的时代已经过去,推荐(推送)的时代早已来临。在看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演讲的时候,有一段内容我印象比较深刻,关于吃的一段生活经历就是:“我不知道我要吃什么,你告诉我吃什么。”听起来很现实,也是每个人的痛点。一则是因为美食的信息太多了,有好有坏,有真有假,每次选择要研究半天,二则是不够专业,即使有时间挑选,也不一定能够挑对。
在网购上也是有一样的体会,比如再淘宝上挑选一个保温杯,稍微有点追求的人,没有几个小时根本下不了手。所以现在很多电商不单单只是在应用内提供一些推荐,有些甚至已经是整个应用就是在做精品推荐,就比如网易的严选,能够被收录其中的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产品,从质量到外观都严格把关。
我觉得微信读书也在做这样的事情,需要收录优质的书籍,从最开始就剔除掉了良莠不齐的现象。要做好推荐,其实就是两步:
收录大量的优质书籍
为用户推荐对的书籍
第一点是在内容上做筛选,第二点是在功能上做更进一步的推荐。
要做到这两点确实不容易,优质这个词因为每个人的定义不一样,不是每个本书都会被认为是优质的,而推荐对的书需要大量的数据,优秀的算法做支撑,但即使是这样也不一定能为用户推荐对的书,即使现在用了一些间接或者取巧的方式,也需要产品一步步往这个方向靠近。但这两点却足够构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会因为一些新兴的产品而被取代。
5、战略层分析
产品目标,商业模式
我们看到产品的slogan是“让阅读不在孤独”,而且大部分功能都是围绕这个为核心设计的,但是这个只能作为运营宣传和初衷,在商业环境下的热门应用,所制定的目标不可能仅仅一句口号概况,想必还有很多指标和宏伟的愿景需要去完成。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微信读书背靠微信棵参天大树,也一定继承了微信的一些基因,比如无可替代的用户忠诚度,当然用户忠诚度无论是哪个应用都是很重视的,但做到微信这样无可替代就不仅仅是重视能够实现的了。
微信是如何实现无可替代的?是极致的用户体验吗?并不是,用户体验只是前提,微信里的好友才是你无法离开微信的主要原因,你可以更换任意一个社交通讯软件,但是微信里的好友却替换不了,所以你只能用微信。
这样的忠诚度不是应用里实现几个优秀的功能就能达到的,是需要从各方面长期培养的,而微信读书引入让阅读不在孤独的概念,其实就是在引入社交阅读,也让用户离不开微信读书带来的阅读体验,更离不开微信读书里的社交关系,内容推荐和那种一起读书的氛围。
五、运营模式分析
我相信产品运营是一家,好的产品必然需要好的运营,所以在报告里加入了一点个人对运营上的看法,欢迎探讨扶正。
1、拉新
(1)赠一得一
这个可以说是我最为推崇的一个促进用户增长的功能,该功能需要用户分享书籍被另一个人成功领取了才能获得书籍,而且同一个人只能赠送两次。我个人也从这个功能免费获得过几本想要的书籍,也有几个好友因为我的赠送,开始使用微信读书。
这个功能在运营时如果书籍选择恰当,那CAC(客户获取成本)将非常低,如用一些买断的版权书籍,公开版权的书籍,甚至自主版权的书籍和听书来做这个分享活动。
另外就场景来说也非常符合用户心理,一般人在看到一本中意优质的书籍时,即使明白其中价值需要付费,也是要纠结一下,如果恰好能够赠一得一,那刚好是正中下怀,而且赠送书籍这种正能量传播的事情,用户大部分也不会有抵触感,且乐于分享。
(2)免费书籍领取
每周微信会提供一批免费书籍,用户分享后即可领取,没有更多的条件限制。这个是促进用户增长,也是促进用户留存。
2、留存
能让用户没事想起微信读书,还想唤起它,除了目前未读完的一本书籍,还有什么?
也许是本周的排名,亦或者是忘记领取的书币;
也许是刚刚推送过来的关注消息,亦或者是一条评论;
也许是今天是免费领书的时间,亦或者是想听听电台了;
我文绉绉的写了这么一段,其实是想说微信读书在很多地方都吸引着用户回到微信读书中来,留存不是一两个功能或者强制的功能就能实现的,留存是一个培养过程,也是微信读书的一个付出过程。
书币领取:
每30分阅读时间可以换取等值1元的书币,这个是目前微信里最有效的留存策略了,通过这个奖励,让用户在阅读的同时能够获得免费的书币,以便可以更加划算的购买另一本书。
小结:
这些策略都是需要承担一定的亏损的,但也是互联网行业竞争中必须投入的,关键是这份投入是否收获了同等价值的效果和回报。
稍微计算一下,1元书币购买30分钟用户的时间,一定是值得的,要知道使用微信读书越久,就会有越多个人记录,内容的产出,就会让用户的忠诚度进一步提高,况且这不是直接将1元流出去,最终还是只能在微信读书内部消费,消费的书籍可能有30%的利益是微信读书的,那么最终微信也只是损失了0.7元或者更少。
另一方面看,它同时还促使了用户产生购买行为,让用户在微信读书中实打实获得了一本优质的书籍,一旦账号存在有价值的东西,那他就不会轻易转换阵地了。
六、改进建议
建议一:激发更多UGC书单,让书单更加活跃
不深入讲太多,书单其实就像网易云音乐的歌单,以每个用户产生不同的书籍集合的方式,让用户增加更多内容产出。目前微信阅读是有书单的,但是没有看到太多的使用。期望微信读书后续能够在书单的基础上实现更多优秀和有趣的功能。
建议二:更加完善书籍作者页面
相比与用户的个人主页,作者页面的信息就单调很多了,只有一段简介(甚至没有)和所著书籍,如年龄,头像,性别,履历这种基本信息都没有。真正热爱书籍的人,多少都会对于写这本书籍的作者感兴趣,而且在挑选一些知识技能类的书籍时作者信息更具有参考意义。
建议三:增加趣味性徽章,增强归属感
用户体系建设是建议增加一些趣味性的里程碑或者徽章,但通过对微信读书的观察,能看出他们也是比较克制的,除了在拉新分享上,不会轻易加入违背阅读初衷的功能,你个人想增长见闻和知识,那自然会投入精力去阅读,如果你并是自发的阅读,而通过这些徽章或者等级刺激用户去阅读,用户也难以坚持下来。
我建议的这个徽章不必太多花哨或者突出,而是做的隐蔽一些,甚至不用告诉徽章是如何获得的,当你达到条件的时候,自然就能获得,以此来给用户一点惊喜和增强归属感。
建议四:微信读书开发PC端写书功能或者投稿功能,将部分IP拽在自己手里
在微信读书电台里,我们已经看到了讲书人的投稿的入口,意图培养更多的讲师和大V,但语言知识传播更像一项服务,虽然也产生实在的内容,但也混杂了很多一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样的内容,不如文字深刻,很够沉淀更多东西,知识文化始终是跟需要书籍来承载的。
再者上文的行业背景里也有所提及,出版公司正在转型,而现代作家也一改闭门造车,作为互联网平台就应该尝试构建一个完整的新产业链,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网络小说巨头阅文集团核心价值和成功之道,就是坐拥百万IP,有了这些IP在整个文娱行业简直畅通无阻。
当然,也不是说微信读书需要包揽那么多的业务,就目前开放一个生产内容的入口,在作家与出版社之间做衔接出版,在把握主动权的同时,也是一项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举措。
七、总结
微信读书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清新简洁,在阅读体验上也非常不错,但是其他应用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蜗牛读书等一些应用也做得不错,所以还需在其他功能上发力。
主打的社交阅读背靠微信也可以说的上是一大亮点,以微信好友为书友,随时查看好友阅读状态和阅读的书籍,是其他应用不能带来的体验。让你感受到有很多人在和你做同一件事,已经是互联网上的一股潮流。
通过之前的使用和最近细致的体验,这款应用确实是为有追求,有品位,关注自我提升的用户量身定制的精品。而且上文提及的数字阅读行业的三大趋势中的社交化和有声化都做得非常到位,还不违背本质和初衷,难能可贵。
最后一点,也是写这篇报告时偶然得到的体会。
在昨天从微信读书里看到的一篇话题《愚乐》,里面其实是公号(微信读书的公号)写的一些文章,一直以来我都是不怎么看公号(微信的公号)文章的,因为那些文章总是抱有一点目的的,满满都是营销套路,但这次我偶然点击进去的文章却是满满的感动,以至于我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公号的看法,而且对微信读书的认可度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因为这份感动是微信读书带来的。
不论阅读应用有多好的体验,多精明的策略,最终还是要回归本质,阅读应用的本质是什么?
是内容。(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文/Frayne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