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3月25日消息,飞猪旅行平台发布的《2025清明假期出游风向标》数据显示,国内旅游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高星酒店预订量领跑、租车服务与跨境火车票需求激增,折射出消费者出游偏好与旅游消费结构的深刻变革。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更预示着旅游业正步入品质化、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
国内旅游市场:轻奢度假与松弛感出行主导需求
据网经社移动出行台(DCX.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清明假期作为春季出游的首个高峰,今年呈现出显著的高消费特征。飞猪平台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国内机票与酒店预订量同比大幅增长,其中高星酒店(四星级及以上)预订量增幅显著高于经济型酒店,成为拉动整体预订量增长的核心引擎。这一数据印证了旅游消费升级的趋势——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游客对住宿体验的舒适度与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此外,以“松弛感”为标签的旅游方式亦快速崛起:国内租车服务预订人次同比增长33%,自驾游占比攀升至清明假期出行方式的28%,较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周边短途自驾游线路热度飙升,反映出消费者在假期选择上更倾向于灵活、自由的出行安排。
跨境旅游复苏:火车票预订激增折射“一带一路”旅游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出境游火车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00%的惊人数据,揭示了跨境旅游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与传统飞机出行相比,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国际铁路线路的开通,显著降低了跨境交通成本并提升了出行便利性。以泰国、新加坡、日本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铁路跨境游产品凭借“一站式通关”“沿途景观体验”等优势,成为年轻群体与家庭出游的首选。飞猪平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跨境火车票订单中,25-35岁用户占比达62%,亲子游订单同比增长187%,印证了铁路跨境游对细分市场的精准吸引力。
消费升级背后的供需逻辑:供给侧创新与政策红利共振
旅游市场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供给侧改革与政策红利的双重结果。近年来,旅游行业通过产品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高星酒店推出“赏花+温泉”“非遗体验套餐”等主题产品,租车平台联合景区开发“自驾+露营”一站式服务,跨境铁路部门优化车次频率并推出多语种服务。与此同时,文旅部推出的《春季旅游促进计划》通过税收减免、消费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刺激了市场活力。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期间,参与政策补贴的酒店平均预订转化率提升23%,政策杠杆效应显著。
趋势展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或成经济新增长点
清明假期的旅游数据释放出积极信号:中国旅游业正从“量增”转向“质升”,有望成为拉动内需与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引擎。专家指出,未来旅游市场将持续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微度假”模式深化,短途、高频、高品质出游将成为常态;二是跨境旅游将依托基建优势拓展新空间,铁路、邮轮等新型交通方式或重塑国际旅游格局;三是科技赋能加速,AI导游、虚拟现实体验等创新技术将重构旅游服务生态。在此背景下,旅游业与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绿色经济的协同发展潜力巨大,或为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新动能。
飞猪《风向标》的数据不仅勾勒出清明假期的旅游图景,更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与韧性。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与政策环境的优化,旅游业有望在2025年迎来全面爆发,成为观察中国经济转型与消费升级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