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4月25日消息,继上线“外贸精选”专区推出六大助力举措之后,淘宝天猫“外贸精选”专项开启了“外转内”第二波助力落地动作。
政企协同深入产业带 精准对接商家需求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淘宝天猫“外贸精选”专项的核心策略之一是联合地方政府,直接深入产业带开展对接。目前,专项小组已走进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近20个地市,与当地政府合作举办招商洽谈、专场培训和选品活动。这种政企联动模式具有双重优势。一方面,政府的背书能够增强商家信心,降低转型的决策风险;另一方面,平台能够借助地方产业带的集聚效应,高效触达目标商家,实现资源精准匹配。
专项成员张鹏提到,100名产业带“一对一”帮扶小二的到岗,进一步强化了服务的本地化。截至当前,已有超2万家外贸厂商对接需求,部分商家已完成入驻和产品上架。这种“面对面”的帮扶模式,尤其适合对国内电商运营缺乏经验的外贸企业,能够快速解决从资质审核到店铺搭建的初期难题。
半托管模式破解运营短板 全链路赋能商家
外贸企业转向内销市场时,普遍面临线上运营能力不足的痛点。许多商家缺乏对国内消费者偏好、平台规则和营销玩法的理解,难以有效触达目标用户。针对这一痛点,淘宝天猫“外贸精选”专项推出了以淘工厂/国货严选半托管为主的解决方案。
半托管模式通过平台介入,为商家提供选品建议、定价策略、营销报名和广告投放等全链路指导。例如,平台会根据国内消费趋势,建议外贸商家调整产品设计或包装;在定价上,结合国内市场竞争情况提供梯度策略;同时,通过营销专场和流量扶持,帮助商家快速打开销路。这种“手把手”的运营支持,能够显著降低外贸商家的试错成本,缩短适应周期。
专项扶持持续加码 特色产业带成重点
淘宝天猫“外贸精选”专项于4月15日启动时,便明确了六大助力举措,包括快捷入驻、流量激励、半托管服务等。此次第二波动作进一步细化落地方式,将箱包配饰、餐饮炊具、潮鞋等特色产业带列为重点对接对象。这种分行业、分区域的专项对接,有助于挖掘产业带的差异化优势,形成规模化效应。
未来,专项还将通过“外贸周营销专场”和“天猫超市直采”等方式,为商家提供更多销售通道。例如,天猫超市的直采模式能够帮助外贸商家快速进入稳定的分销体系,而营销专场则能集中曝光优质外贸货品,吸引国内消费者关注。
总结:从“外贸依赖”到“内外双循环”的可行路径
淘宝天猫“外贸精选”专项的推进,不仅是一次平台资源的倾斜,更是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积极响应。通过政企联动、本地化服务和半托管模式,平台为外贸商家搭建了一条低门槛、高确定性的转型通道。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抓住这一机遇,既能缓解外部市场压力,又能逐步积累国内品牌影响力,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随着专项的持续深入,预计将有更多外贸商家通过数字化渠道打开内销市场,而淘宝天猫作为连接供需两端的枢纽,其赋能实体经济的价值也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