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市场的扩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介绍物联网的基本定义、本质及其结构开始,分析物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行业的机遇,同时也指出电子商务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
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共经历了三次信息化的浪潮,第一次是以个人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浪潮,第二次是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信息传输浪潮,第三次是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获取浪潮。随着第三次信息化的到来,电子商务也搭乘信息获取浪潮飞速发展,二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因此,物联网的前沿技术也备受人们的重视。在各大科技论坛中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有科学家认为,物联网作为前沿技术将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创新格局和核心竞争力。业界人士也普遍认为,物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密切融合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一、物联网概述
(一)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字面理解,物联网就是“世间所有物体皆可通过网络连通”。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和延伸;第二,不再局限于电脑与电脑之间的信息交换,而是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二)物联网产生的背景。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结合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2008年IBM向美国政府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战略,即“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2009年8月7日温家宝调研无锡时,对无锡传感中心高度关注,提出“感知中国”。要求建设我国的物联网研发中心即“感知中国”示范区(中心)来推动我国物联网的健康发展。
(三)物联网的本质。一门新技术的出现必定有其坚实的基础,物联网也不例外。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多项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信息技术系统性的创新与革命。物联网的本质就是将IT基础设施融入到物理基础设施中,也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到电网、铁路、公路、隧道、桥梁、建筑、大坝、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实现信息的自动提取。使得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进行自动的、可操控的信息传递,它可以使我们的感知更加透彻,互联更加全面,智能更加深入。它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四)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以中国移动的概念来进行划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其中,感知层中包含了众多传感器与传感网络,其中有射频识别标签、摄像头、二维码标签等。这一层的功能与人体的神经末梢相类似,是物联网最外接触的层面,用于采集信息,识别物体,获取最为准确、最为完整的咨询;网络层则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云计算平台、互联网等构成,与人体的神经中枢类似,主要功能在于实现传递、处理感知层,获取准确而完整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与用户之间的接口,其与行业需求相联系,主要用于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化功能。
二、传统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传统电子商务是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依托过去零售行业发展而来,所以其商业模式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与生俱来的不足。另外,其飞速的发展也来带了由于监管不到位而引起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物流配送客户满意率低级、顾客信息泄露等问题,并都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一)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电子商务是基于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商务活动,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决定了电子商务快速的特点。尽管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的发展,但由于我国信息化起步比较晚很多网络资源的不均衡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带宽的要求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加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速度、普及网络覆盖率和降低运营费用成为促进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支付问题突出。支付作为电子交易的核心环节,其便捷和安全性是保障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尽管近几年在线交易额逐年攀升,但是网上支付的安全和个人账号的隐私泄露等问题依然很严重。存在的原因是:一是目前整个网络支付体系和传统金融体系没有完全对接;二是出现支付纠纷后相应的法律滞后无法解决支付争端;三是用户操作繁琐,支付安全存在隐患;四是覆盖面还有限,无法满足偏远地区用户支付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市场的推广。
(三)物流配送体系问题。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和企业的配送体系密切相关。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是有库存、物流、资金、支付等组成的商贸活动。物流是电子商务运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电子商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效率的物流配送是不可缺少的。随着电子商务快速的发展,对物流配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尽管有邮政速递和一些快递公司,但他们只完成了物流系统中最基本的配送服务,而且时间长、渠道不畅,在客户口碑中不好,根本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
三、物联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应用
电子商务在出现后凭借着其独特的优势与蓬勃的生命力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急剧膨胀,盈利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电子商务的上下产业环节也对电子商务提出了全新的需求。支付方式、支付安全、物流配送、商品售后等问题成为了约束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问题。电子商务市场的运行障碍开始不断凸显。而在电子商务市场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则可以利用物联网的优势来改善电子商务在运营过程中的各项问题。物联网是电子商务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整合纽带。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对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和各交易环节有很大影响,也将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供应商渠道、消费者购物体验、客户关系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电子商务市场已经趋向成熟,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市场是从传统零售行业模式转变形成的,则必然存在客观条件与其他因素的限制,电子商务的整体市场规模化仍然不够完善、自动化水平欠缺、网络基础不够。而物联网技术则能够在改善自动化处理与优化网络化方面做得更好。因此,在电子商务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妥善地借鉴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中的问题。
第一,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中的无线射频技术对库存数量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形成商品信息自动化传输。然后,仓储管理系统与企业的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同步处理,给企业的经营者决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依次实现决策最优化目的。这样既可以降低库存、提高商品的流动速度、减少管理成本,还可以对消费者的需求快速反应,带给消费者最大的购物满足感。
第二,在物流领域,GPS技术和传感器的精密结合用来实现智能化物流配送。智能化物流配送可以利用物联网的终端来获得详细而完整的信息,并且将收集到的数据利用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而由数据中心进行判断以及最后的调整,以实现物流配送产品的信息化与规范化,消费者、销售商户与物流公司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来对商品的流动信息和运输商品的车辆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第三,创新支付方式,给用户更好的支付体验。物联网可以使商家、银行和消费者及第三方支付平台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探索更加方便和快捷的商业支付模式,发展多样化的移动支付业务,增加支付操作的便捷性,降低电子商务用户的使用门槛。
第四,在产品方面,可建立产品动态管理系统。首先可以为产品建立唯一的识别标识,顾客可以通过物联网对这个有唯一标识的产品有效地辨别商品,更加清楚地了解商品的具体来源、加工和销售等情况,这样就大大降低用户被骗的风险,进一步提高用户消费的积极性。
四、目前物联网中电子商务潜在的风险
随着电子商务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其商业模式不断的成熟,技术手段也在逐步升级,基本实现了商务的高效性、用户的便捷性、服务人性化和系统的可扩展性。目前,电子商务市场也在急剧扩张,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和网上顾客都对电子商务平台提出了更深入的要求。实际上,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市场、客户等多个方面还面临着诸多问题,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商业化运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第一,物联网电子商城有很多技术壁垒需要解决。现代的电子商城在人力、财力和技术上起点并不是很高。只要其目标明确、定位准确、宣传到位加上有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以模仿,所以目前电子商城像雨后春笋般崛起。但物联网电子商城在技术上的难题是目前很难解决的。比如,当前的INTERNET和下一代网络的兼容性、IPv6与IPv4之间的互通难题、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模式的成熟度和如何实现产品芯片中的信息全程实时自动化等等,这些都有待市场进一步验证。
第二,物联网电子商城的产品价格优势将受到挑战。电子商务所销售的产品类型多样,种类齐全。在海量商品中各类型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混乱。不单单有十分昂贵的全球一线品牌,还有价格便宜的生活小用品。即使多款相同的商品也会出现价格差距高达几倍的情况。这是由于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存在给企业、经销商等主体提供了公平的销售环境。然而,物联网网上商城中的产品所附有的芯片也拥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同时,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与智能控制媒介,再辅助以与之相匹配的软件系统开发成本,产品最终的销售价格将会远超其制造成本。所以,如果在网上商城上购买价格较低的生活类商品,其价格优势将不存在。
第三,客户方面。我国市场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用户的信息化认知掌握程度有限,并且支付意愿与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就当前电子商务市场来看,物联网技术的使用显著改善了经营管理现状,但是在其他方面,例如数据处理、信息维护等方面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加以重视。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网络技术在系统中的潜在风险是稳定的、数据处理和信息安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更好地让物联网技术服务的电子商务市场,从而提高水平整个行业的管理和运作。(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文/刘抗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