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连续三年发布国际数字经济白皮书,在国际会议、国际合作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2019年,在延续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白皮书拓展了测算国家范围,深入分析了各国ICT产业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最新进展,希望研究成果能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19年)》白皮书前言
历次科技革命的经验证实,大国崛起的关键在于把握重大科技革命带来的“另辟蹊径”的窗口机遇,在影响全球进程的技术和产业中占据制高点,从而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军者。当今世界正处在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交汇更迭的过渡时期,跨越发展的新路径正在形成,而新的产业和经济格局尚未定型,世界各国均面临重大战略机遇期。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将数字经济视为实现经济复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依托,聚焦关键环节、强化政策引导,着力推动技术创新突破、产业融合应用、数字治理完善、数字技能提升,以战略制高点驱动数字经济腾飞。与此同时,各国际组织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担。联合国发布《数字经济报告2019》审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态势,G20、金砖、OECD等国际组织纷纷将数字经济作为重要议题,通过一系列成果性文件,携手推动全球数字经济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2018年,本报告测算的47个国家数字经济总规模超过30.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40.3%。其中,有约半数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蝉联全球第一,达到12.34万亿美元,中国依然保持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地位,规模达到4.73万亿美元。
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增长,是应对经济下行风险的关键。2018年,有38个国家数字经济增速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其中,爱尔兰增速高达19.5%,数字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将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带动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巨大力量。
全球数字经济结构优化,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主导。2018年,各国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均超过50%,其中,德国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达到90%,英国、美国、俄罗斯等12个国家产业数字化占比也均超过80%。服务业成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最快领域,2018年,英国、德国、美国服务业数字经济占比超过一半;工业数字经济步伐加快,2018年,韩国、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工业数字经济占比超过三成;农业数字经济缓慢推进,2018年,仅有英国、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12个国家农业数字经济占比超过10%。
ICT产业引领数字经济发展,ICT服务业成为数字产业支柱。从总体规模看,2018年,美国数字产业化规模全球领先,为1.5万亿美元,中国、日本、德国、韩国、英国、法国、印度数字产业化规模均超过1000亿美元。从内部结构看,ICT产业结构软化是全球共同趋势。除中国、新加坡、墨西哥、韩国、越南等5个国家外,其余国家ICT服务业占比均超过ICT制造业,ICT服务业成为各国数字产业化发展的支柱力量。
中国信通院已连续三年发布国际数字经济白皮书,在国际会议、国际合作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2019年,在延续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白皮书拓展了测算国家范围,深入分析了各国ICT产业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最新进展,希望研究成果能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白皮书仍有很多不足,望请各界批评指正。
【目 录】
一、全球数字经济政策新动向. 1
(一)创新驱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优先选择. 2
(二)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 3
(三)深化数字经济融合应用成为战略焦点. 4
(四)积极应对调整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问题. 5
(五)提升国民数字技能抢抓数字人才机遇. 7
二、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新态势. 8
(一)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 9
(二)数字经济增长动力强劲. 12
(三)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15
(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分化. 20
(五)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深化. 22
三、全球ICT产业发展新方向. 24
(一)数字产业结构软化,ICT服务业加快发展. 24
(二)电信业市场企稳,5G商用开启行业新风口. 26
(三)互联网发展活跃,新模式新业态创新突破. 28
(四)软件业创新发展,加快布局重点关键领域. 29
(五)电子制造业转型,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升级. 31
四、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新空间. 35
(一)全球数字经济三二一产逆向渗透发展特征明显. 35
(二)工业互联网成为各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选择. 40
(三)智慧交通打造各国未来交通系统发展的新动力. 43
(四)电子商务多领域辐射成为各国经济活跃新地带. 49
(五)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打造各国服务升级新生态. 53
五、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新愿景. 62
(一)坚实可信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62
(二)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63
(三)开放包容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65
附件一:参考文献. 67
附件二:测算国家列表. 68
附件三:测算方法说明. 69
附件四:数据来源 76(来源:中国信通院 编选:网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