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零售>抖音电商:六成国货品牌依托店播实现成交额翻倍
抖音电商:六成国货品牌依托店播实现成交额翻倍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9日 09:14:06

(网经社讯)5月7日,抖音电商发布《2025国货消费趋势“宝藏地图”》,揭示国货消费新趋势。从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到百姓生活的烟火日常,国货品牌正以崭新姿态重塑消费格局,国货正以多元姿态抢占消费市场C位。

店播模式重构国货增长路径  

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报告数据揭示,店播已成为国货品牌增长的核心引擎。六成国货品牌通过店播实现成交额翻倍,其中中国黄金、波司登等传统品牌通过数字化转型焕发新生。3C数码、珠宝潮奢等品类在店播渠道表现尤为突出,反映出高单价商品同样适合直播电商模式。外贸订单专项扶持计划在17天内创造3.6亿元成交额,证明精准政策对产业带商家的提振效果显著。  

这种增长模式的转变具有深层次意义。店播不仅降低了品牌获客成本,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直接触达消费者的沟通渠道。品牌可以通过实时互动准确把握消费需求,实现从"货找人"到"人找货"的双向奔赴。抖音电商推出的多维度扶持政策,包括推广费返还、流量机制优化等,为中小商家参与店播生态降低了门槛。  

地域消费图谱展现多元市场特征  

报告绘制的地域消费图谱呈现出鲜明的区域差异化特征。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对国货护肤品的追捧,体现了高线城市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长沙"炫零食潮"的兴起,反映出二三线城市消费升级的新动向。义乌家务清洁用品的集中消费,则凸显产业带集聚效应带来的品类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地域差异正在形成良性的市场互补。杭州山核桃等地域特产的走红,说明电商平台有效打破了地理限制,使地方特色产品获得全国性市场。不同区域的消费偏好数据为国货品牌提供了精准的市场定位参考,有助于实现差异化产品策略和区域化营销布局。  

文化自信推动国货价值重构  

报告中最具启示性的发现是国货消费的文化维度崛起。"中式""国风"相关搜索量达4.3亿次,十三余、织造司等新锐品牌通过现代设计诠释传统文化获得市场认可。这种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在服饰领域,更渗透到家居、数码等多元品类,形成独特的"新中式"审美体系。  

国货消费的文化回归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传统元素的创新应用为产品赋予了情感价值和身份认同,有效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另一方面,00后成为国货消费主力军的现象,表明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正在转化为消费选择。抖音电商通过国风专题活动、文化类IP合作等方式,构建了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完整生态。  

国货生态的系统性升级  

综合报告数据可以看出,国货消费已进入系统性升级阶段。从产品层面看,500元以下高性价比小家电与1000-3000元高端智能家电的双轨热销,表明国货已实现从基础需求到品质追求的全覆盖。从品牌结构看,海尔等传统巨头与追觅等新锐品牌并驾齐驱,形成梯队式发展格局。  

抖音电商通过国补专区、超级品牌日等活动,为国货品牌搭建了展示舞台。其全域兴趣电商模式有效连接了内容场与货架场,使国货品牌能够通过短视频种草、直播转化、商城复购的完整链路实现持续增长。未来随着扶持体系的持续完善,国货品牌有望在技术创新与文化输出方面实现更大突破,真正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