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摘要:作为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银联成立以来,积极拥抱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将以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为基础的银行卡转接清算网络不断创新升级,逐步形成可支持多种账户体系交易的支付清算网络,并正朝着数字时代的支付清算网络的方向迈进。银行卡转接清算网络在不断升级创新的发展过程中为支持支付产业建设、维护支付体系安全稳定运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银联将推动面向新场景的系统升级,以创新合作形式加强产业风险防控能力,继续提升中国银联品牌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稳健发展维护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安全、稳定运行,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关键词:银行卡转接清算 数字经济
一、银行卡转接清算网络在升级发展过程中作用不断凸显
(一)顺应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银行卡转接清算网络不断升级创新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在支付系统层面逐步完善。央行支付系统在大小额支付系统基础上不断扩充,相继建设了超级网银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围绕央行支付清算系统,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城商银支付清算系统、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网联清算平台等也陆续设立。中国银联在2002年成立后建设的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建成时间较早,并作为特许参与者接入央行大小额支付系统,是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基础上发展转接清算网络,逐步形成以银行卡账户为核心的电子支付体系。中国银联成立后,在合并全国18家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建设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制定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出统一的“银联”卡品牌,进一步促进了银行卡交易信息交换的电子化,并实现了银行卡联网通用。
在此基础上,中国银联联合产业各方不断加大银联卡发卡规模、拓展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将转接清算网络延伸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了以银行卡账户为核心的电子支付体系。在此推动下,银行卡已成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中使用最频繁、使用范围最广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也是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业务的重要载体。截至2020年6月底,银联卡累计发行达86.8亿张,成员机构超过2400家。2019年,银联网络共实现交易金额189.4万亿元。银行卡的快速普及和转接清算网络的不断延伸也扩充了其他主要支付系统的业务来源,极大地提升了支付清算的电子化水平。
2.银行卡转接清算网络已升级为支持多种账户体系交易的支付清算网络。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支付产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支付产品层出不穷,中国银联紧跟支付产业发展并深入洞察消费者需求,通过对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和转接清算网络进行系统功能创新和性能升级支持前端产品创新和业务发展,逐步推出银联在线支付、采用token技术的NFC移动支付和银联二维码支付、云闪付APP等创新产品。以云闪付APP为例,目前云闪付APP注册用户超3亿,已发布8.0版本APP,集成了小程序、消费券、健康码、卡权益、境外服务和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六大特色功能,受理场景覆盖全国34个城市地铁、1700多个城市和县域公交、近22万个零售商户、近10万个超市便利商户、300多万个餐饮商户、近200万台自助售货终端、近2000所校园、2800多项公共事业缴费项目、逾3600个企事业单位食堂等。
近年来,中国银联积极配合断直连、备付金集中存管等相关监管政策落地,在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基础上新建无卡快捷支付系统和条码支付系统。系统支持基于支付账户的二维码支付、APP支付、手机网站支付、刷脸付等业务,且可提供无卡快捷支付的风控、交易路由、备付金限额、机构权限控制等应用服务。
通过系统升级与创新,银行卡转接清算网络可以转接基于银行卡、Ⅱ类/Ⅲ类银行账户、支付账户、行业账户等发起的交易,已升级为支持多种账户体系交易的支付清算网络。
3.银行卡转接清算网络内涵不断深化,正逐步构建数字时代的支付清算网络。近年来,区块链、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发展迅速,中国银联一方面不断优化系统底层技术架构,支持前端业务对于峰值处理能力、交易时延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研发基于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将转接清算内涵不断深化,逐步构建数字时代的支付清算网络,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在系统性能方面,通过持续系统升级,目前中国银联核心转接系统TPS已达27万笔/秒、内部时延小于100毫秒,当日可处理15亿笔交易,并基于北京、上海两地六中心的分布式架构部署具备瞬时故障隔离和快速恢复能力。无卡快捷支付系统也已升级成为TPS达18万笔/秒、交易时延小于100毫秒、当日可处理15亿笔交易的超大容量支付网络,在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可完全满足成员机构日常运营及大型营销活动期间对银联系统性能的要求。
在新兴技术应用创新方面,中国银联与产业各方通力协作,致力于运用新兴技术提升支付结算和商业信息交换活动的效率和安全性。例如,中国银联运用区块链技术独特的信息记录和信任机制,与商业银行、行业商户和政府机关合作,研发全球跨境汇款追踪平台和税务区块链电子发票等应用,通过对新技术的实践解决跨境汇款信息实时追踪和电子发票可查、可验、可信、可追溯及全周期管理等痛点,大幅提高商业活动和支付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传输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同时,中国银联通过建立物联网支付平台和边缘计算网关,推出面向充电桩企业和电动车车主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持电动车作为与支付验证信息绑定,形成物ID,全面支持物联网场景下自动、智能、高效、安全的支付结算需求。
(二)在升级创新过程中不断发挥作为转接清算网络的重要作用
1.支持支付产业建设,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作为银行卡清算机构,中国银联运营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和转接清算网络过程中一直关注并致力于通过强化平台功能、优化系统服务、提升支付效率等措施为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合作商户、持卡人、专业化服务机构等产业相关方创造更大价值,联合各方共建支付服务生态体系,推动支付产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银行卡产业总产值达6000亿元,产业链上下游的卡片、芯片、ATM设备、POS终端等相关制造厂商企业长期保持增长,直接参与机构从业人数近70万人。
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和转接清算网络的发展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臻成熟的产物,也是持续推动支付电子化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在发卡端,商业银行全面改造后台系统以处理银行卡交易;在受理端,零售商户通过收单机构引入POS终端与收银系统对接完成交易电子化处理及入账;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机关基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实现电子收税及税款直接入库等,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支付创新,以及未来数字支付时代的发展打下牢固的信息化基础。
银行卡支付的快速普及有效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据调研和测算,我国现金支付成本约占单笔交易金额的1.76%,而银行卡支付成本仅占0.67%,银行卡替代现金能节约交易金额1.09%的社会成本。
2.支持信贷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作为中国银联成员机构,商业银行依托银行卡清算机构完备的规则标准及成熟的转接清算网络,可获得风险可控的规模化的消费信贷发行和应用渠道,拓展信贷业务范围。
截至2019年末,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达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占201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4%,占比较2017年末大幅提高14个百分点;同时,借记卡也为企业、居民日常支付结算需求提供了便利。银行卡的广泛使用对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3.支持产业风险防控,为监管提供有效抓手。中国银联作为支付产业的核心枢纽,是支付交易的重要“中转站”,集中处理了大量资金流和信息流,一方面,基于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及业务规则和技术标准,与产业各方搭建了多层次、完备的风险联防机制,建成交易欺诈侦测、收单风险、互联网和移动支付风险实时监控等系统,强化日常风险防控、风险事件调查处置、信用风险防范、创新业务新型风险防控等方面交流合作,切实保障支付产业风险可控,促进支付产业合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银联配合监管政策落地实施,为监管部门了解掌握资金流动、经济运行情况及政策落地提供了有效途径。
4.打造全球银联卡品牌,保障国内银行卡转接清算网络持续发展。中国银联在运营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拓展转接清算网络的基础上,同时注重“银联”卡品牌的经营发展,并于2004年开始发展国际业务。目前,银联卡受理网络延伸至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受理商户近3000万户,在境外6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发卡,“银联”已逐步成长为全球主要的支付品牌之一。“银联”品牌的国际化发展不仅满足了境内企业、居民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的支付结算需求,也支撑了中国银联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国际卡组织展开竞争,保证了国内银行卡转接清算网络的持续发展。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部分国家和地区已逐渐意识到建设支付清算网络、发展银行卡品牌的重要性。近年来,印度、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动本国建设支付清算系统、创建本国银行卡品牌,并大力支持品牌国际化发展。我国银行卡品牌建设和支付清算网络发展已走在前列。
二、新场景、新技术为转接清算网络发展带来机遇,也提出挑战
(一)新型支付场景带来广阔市场发展空间
1.对公和跨境业务成为支付发展新机遇。在支付行业发展前期重点聚焦于零售领域,现阶段国内C端用户支付及相关需求已基本被满足。随着二维码支付的普及,在小额零售领域银行卡绑定支付APP完成付款已成为居民在餐饮、娱乐、超市、购物、购票、公交、手机充值、人到人转账、水电煤缴费等场景的主要支付方式。在房产、汽车等大额消费领域,随着发行量的增长和金融IC卡升级带来的安全性显著提高,银行卡已成为支持居民和企业大额支付活动的主要工具。2019年,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6张,银行处理电子支付业务2233.9亿笔,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交易7200亿笔,基于C端用户的银行卡及移动互联网支付已渗透到居民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
目前,支付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开始逐步向B端、跨境支付场景渗透,对公支付和跨境支付已成为国内支付产业的重点拓展市场。据市场机构测算,预计全球B2B对公支付业务的市场规模约为120万亿美元,主要包括对公采购、应收应付、跨境B2B等支付场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跨境贸易、个人出境消费规模持续增加。2019年跨境电商出口规模达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2018年我国出境游超过1.6亿人次,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万人,为跨境支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创新技术加速商业化为支付带来更多新场景。目前,5G网络建设加速推进,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逐步商业化,创新技术的加速落地将从底层改变人们的经济活动方式,为支付带来更多、更丰富的新场景,在部分场景中集中统一的单笔大额支付向零星分散的多笔小额支付转变。如物联网医疗成熟后,需求总量大、远程交互风险低、服务频率高的日常医疗咨询和初步远程问诊预检服务将快速发展;又如随着工业生产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及物联网应用对工业生产管理实时性和精密性的提高,工业中“每次使用付费”的场景可能增多;在家庭物联网中,通过对冰箱存货、设备运行状态、居家环境的监控可能自动生成用于生鲜购买、维护服务购买、维护材料补充等场景的新订单。
(二)新场景对系统能力、风险防控提出了新挑战
物联网环境下,支付活动的发起人可能由自然人扩展至遵循某种算法或合约的智能程序,支付发起设备可能由当前的通用计算设备扩展至专门化智能终端(如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设备)或支持物联网平台的远程服务器。支付入口将更加丰富多样。前端场景的高度自动化和更多更分散的新生成交易为支付清算网络的实时性、交易成功率和并发处理能力提出新要求。支付清算网络需要在与前端技术对接、峰值处理能力、交易处理时延、交易成功率、交易路由优化、清算模式多样性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升级。
2019年我国银行卡欺诈率为0.9个基点,持续处于全球及亚太低位,但风险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复杂。风险从传统的线下渠道快速向移动互联网渠道和境外迁移,移动互联网端欺诈占比同比上升73.4%,银行类APP也已成为轮番攻击的对象。在未来物联网环境中支付活动各参与方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风险防控问题。如在持卡人身份识别方面,支付活动相关各方将面临如何对由程序而非自然人发起的支付活动进行持卡人身份认证的问题;在信息安全方面,物联网系统代表的更多设备和更复杂的交互关系意味着更多风险点和更复杂的协调性问题;在设备验证方面,相对于互联网,物联网设备的工作原理更加多样,提供服务的方式更加丰富,其不同智能程序间的功能和编写方式也具有更大差异。同时,支付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接入终端和设备的指数级增加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暴露,对风险防控规则的严密性和协同性提出更高要求。
(三)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可能对传统支付体系带来重大影响
近年来,在支付领域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涌现。Libra、Ripple等数字货币利用区块链技术成为跨境支付市场的新参与者;SWIFT基于R3联盟的Corda平台于2017年推出了全球支付创新服务(GPI),以满足更多实时快捷跨境转账交易需求;招商银行推出“招行直联支付区块链平台”,应用于全球现金管理领域的跨境直联清算、全球账户统一视图及跨境资金归集等三大场景,已实现招商银行香港分行与永隆银行间的跨境资金划拨。
目前,对央行数字货币的探索已成为各国央行工作重要方向。由于区块链核心技术可满足央行对于金融安全、穿透式监管等的诉求,启发了众多央行从支付系统深入货币层面进行创新。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有80%的央行正在研发央行数字货币,新加坡、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均已成立团队进行仅面向央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批发型数字货币的研究与测试。
由于技术原理、信任机制和交易路径与传统支付清算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发展可能对传统支付清算带来重大影响,并对支付清算网络的未来发展提出严峻挑战。
三、创新银行卡转接清算,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维护支付清算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一)推动面向新场景的系统升级,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银联将通过对支付清算网络的不断升级优化,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外延,逐步构建数字时代的支付清算网络,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一是在原有支付清算网络基础上继续通过对系统架构和交易处理能力的升级、对清算模式和网络功能的创新和优化,构建更加开放、灵活、高效的新型转接清算网络,同时积极研究央行数字货币未来发展趋势,探索基于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数字时代的支付清算网络发展,满足未来更多数字化商业场景的支付清算应用需求。二是以创新科技建立适应5G和物联网发展的支付解决方案,联合产业各方制定面向新型支付场景的标准和规则,通过银联云计算、银联开放平台等为银联合作伙伴提供支付解决方案、基于数据的增值服务,支持合作伙伴数字化升级,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二)以创新合作形式加强产业风险防控能力
中国银联将不断通过技术升级和规则完善,联合产业各方加强产业风险防控能力。在技术升级方面,通过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新型风险控制系统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对风险交易的早期识别和拦截,利用新技术减少银行、持卡人和商户的损失。在机制完善方面,通过不断完善风险监控机制应对新形势和新场景带来的挑战,联合产业各方探索5G和物联网环境下风险防控规则,通过更完善的信息分享交换机制联合成员机构加强联防联动能力。
(三)继续提升银联品牌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对支付清算网络的不断升级,提高云闪付APP等国内成熟支付产品在境外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完善和优化全球转接清算网络。目前,云闪付APP用户已可在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银联二维码支付服务已在亚太、中亚、南太、中东、非洲、北美等33个国家和地区落地,中国银联将持续加大银联移动支付产品在境外的受理范围。二是继续通过对外标准合作,在芯片卡标准、银联二维码标准、转接清算网络建设等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支持;同时继续参与EMVCo、PCI相关国际标准的建设,进一步提升银联品牌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稳健发展维护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作为数字时代的零售支付清算网络,中国银联将继续在系统保障、业务发展等方面维护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安全、稳定运行。一是继续保障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及转接清算网络的平稳运行,同时做好特殊情况下的其他清算系统业务连续性支持;二是在提升银联品牌全球影响力和保持行业竞争力的同时,紧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配合CIPS和境内外币支付系统(CFXPS)业务发展,支持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平稳、健康发展。
相信只要坚守“支付为民”初心,努力实施银行卡转接清算网络的创新发展,就一定能在数字经济时代继续推动国内支付产业升级,提高中国支付国际竞争力,维护我国支付清算体系整体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