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随着2024年港股旅游企业年报的陆续披露,行业复苏的图景逐渐清晰。在OTA(在线旅行社)巨头业绩创新高、酒店集团盈利分化、免税与签证业务冰火两重天的背景下,旅游行业正经历着后疫情时代的深度重构。本文通过解析港股旅游板块的财务表现与业务动态,揭示行业复苏的结构性特征与未来趋势。
一、OTA双雄领跑,业绩弹性凸显行业集中度提升
据网经社移动出行台(DCX.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以携程集团-S(股票代码:09961)和同程旅行(股票代码:00780)为代表的OTA平台,在2024年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携程集团全年营收达533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更是突破172亿元,同比增长72%,创下历史新高。同程旅行则以173.41亿元营收和45.8%的同比增幅紧随其后。两家企业的盈利规模与增速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折射出在线旅游市场“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究其原因,国内旅游市场的强劲反弹为OTA平台提供了需求基础。携程通过深耕高端商旅市场与下沉三四线城市的双轮驱动策略,实现了用户规模与客单价的双提升。同程旅行则依托微信生态的流量红利,在低线城市渗透率持续攀升。此外,两家企业均在AI技术应用上加大投入,通过智能推荐与动态定价系统优化用户体验,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壁垒。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头部OTA平台通过技术迭代与渠道下沉,已构建起深厚的护城河,行业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
二、酒店复苏分化:华住集团盈利承压,高端酒店展现韧性
酒店板块的表现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华住集团-S(股票代码:01179)2024年实现营收238.91亿元,同比增长29%,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25.39%至30.48亿元。反观锦江酒店(未上市港股主体)与首旅酒店(股票代码:600258),二者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50%。盈利能力的分化背后,是不同酒店集团在成本管控与产品结构上的差异。
华住集团以中端酒店为主力产品,受疫情后消费降级趋势影响,其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2%,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人工成本与租金压力持续挤压利润空间。相比之下,锦江酒店与首旅酒店凭借高端酒店业务占比的提升,享受了商务出行与休闲旅游的溢价红利。中信建投证券分析认为,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的延续,高端及度假型酒店将成为行业盈利修复的核心驱动力。
三、免税与签证:政策红利与消费降级下的冰火博弈
免税与旅游服务板块的业绩分化,深刻反映了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的影响。中国中免(股票代码:601888)2024年营收564.74亿元,同比下降12%;净利润更是下滑28%至67亿元。作为港股旅游板块营收冠军,其业绩颓势主要源于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调整及国际游客尚未完全恢复。与此同时,中免信(股票代码:未披露)凭借港澳通关后内地游客的回流,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63%。
签证服务企业如众信旅游(股票代码:002707)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受国际航班运力不足及签证政策收紧影响,其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7%。然而,随着2025年国际航线进一步恢复,叠加中国护照“含金量”提升,出入境旅游市场有望迎来拐点。光大证券预测,2025年国际旅游人次将恢复至疫情前70%水平,签证服务企业盈利能力或将显著改善。
四、行业展望:数字化与产业链整合成转型关键
港股旅游板块的业绩表现,揭示了行业复苏的三大趋势:首先,需求端的“两极分化”愈发明显——高端旅游与性价比消费并存,推动企业加速产品分层与精准营销;其次,技术赋能将重塑行业生态,AI、大数据与元宇宙的应用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最后,产业链整合加速,头部企业通过并购与生态构建强化竞争力。
在政策层面,“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落地,以及跨境旅游便利化措施的推进,为行业提供了确定性增长空间。然而,地缘政治风险、消费信心波动及人才短缺等问题仍存,企业需在稳健经营与创新突破间寻求平衡。
总体来看,港股旅游板块在2024年实现了复苏基础上的结构性增长。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与产业升级的深化,行业有望迎来更高质量的成长周期。